數字化發展:實效為先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8-13 10:48

  • 總體來看,業内數字化轉型更加理性實際,更注重經營績效導向。

    觀點指數  在“數字中國”頂層設計的持續推進下,不動産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産業被納入數字化升級版圖,政策端已從倡導走向制度配套,為行業鋪設了規則跑道。

    與此同時,泛在連接、智能計算與虛實融合技術的叠代,正重塑生産力與生産關繫,使數字技術向建造、交易、運營等場景深度滲透;不動産行業自身則處于從增量擴張到存量精耕的換擋期,土地、資金、人口等關鍵要素的紅利遞減,傳統路徑難以為繼,亟需借助數字力量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數字化轉型不再是可選項,而是不動産行業重塑價值鍊、重塑組織能力、重塑客戶關繫的必由之路。它能夠在全生命周期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業務彈性、孵化新的服務與盈利模式,使企業從單一開發向持續運營和生态協同演進。

    觀點指數長期跟蹤不動産全行業的發展态勢,涉及住宅房地産(房地産開發)、商業地産、新經濟地産(産業及物流地産)、物業及城市服務等數字化轉型現狀,以及科技服務商于其中扮演的角色。針對科技在不動産行業中的應用效果、發展趨勢、榜樣案例等,進行一繫列分析研究,供市場參考。

    科技創新步伐加速,不動産行業數字化投入下滑

    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将新質生産力進一步明确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加強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等,實現國内經濟結構的優化與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科技領域創新步伐加速,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新的機遇。

    先是具備“開源、低成本、高性能”等特性的國産大模型DeepSeek發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使更多中小企業和開發者能夠利用頂尖模型進行降本增效,加速了AI在各行業的落地。

    再是具身智能最新成果的展示,為公衆提供了近距離接觸和了解機器人前沿技術的機會,也為相關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做足了鋪墊。

    此外,低空經濟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躍遷,商業化加速,諸多企業正在搶占這一新高地,引領無人機等技術的應用潮流。

    與此同時,不動産行業整體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各業态均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房地産開發領域,投資、新開工和施工面積下滑,新房需求低迷;企業面臨資金壓力、盈利下滑等困境,盡管政策持續支持,但市場内生動力恢復仍需時間。商業地産投資增速放緩,市場規模收縮,運營表現區域分化,部分二三線城市租金下滑、空置率上升。産業園區招商競争激烈,同質化嚴重,轉型需求迫切;物流園區需求增長乏力,成本上升,亦面臨勞動力短缺和技術轉型壓力。物業及城市服務行業受宏觀經濟下行、居民收入壓力增大、業主維權與議價能力提升等因素影響,企業與業主的矛盾漸趨頻繁,營收增速放緩,回歸微利經營。

    上述背景下,數字化轉型被視為破局重生的關鍵工具,業内企業普遍寄希望于科技力量以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優化客戶服務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創新業務模式以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及市場競争加劇等情況,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科技正助力不動産行業邁向智慧化和精細化管理運營的新階段。具體表現在,數字化平台的廣泛應用能夠提升企業從投資、建設、運營到資産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AI大模型、大數據、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型科技在不動産行業各個環節得到探索,為企業的投資決策、市場預測和項目規劃提供有力支持,還能夠提升客戶的體驗與營銷效率等。

    觀點指數統計,目前樣本不動産企業在研發端的投入仍延續下滑,投入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在1%左右;同時,不同企業間的投入差别較大,總體上業内頭部企業研發投入金額領先于中小型企業。另外,少數幾家商業、園區類地産企業增加了研發投入,但絕對金額並不大。

    例如,大悅城控股聚焦綠色低碳、數智化、圍繞客戶體驗的商業和住宅産品創新等多個領域重點發力,推動在商業節能、綠色低碳、産品創新等方面的研發投入,助力産品升級,保持大悅城産品的競争力,最終研發費用同比2023年增長58.79%至752萬元。

    蘇州高新2024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約20.81%至4000萬元;旗下東菱振動加強新品研發力度、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開拓測試服務市場布局,2024年度研發投入3124.94萬元,占東菱振動全年營業收入的6.02%。

    相比之下,中國海外發展2024年的創新投入雖然下降9.83%,但金額仍達到10.2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0.55%;同時,綠地控股主要在建築産業新工法、新技術及新材料的自主研發方面投入,2024年研發費用下降17.18%至11.9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約為0.50%。

    觀點指數認為,企業減少數字化投入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其一是行業整體處于下行期、現金流以及融資環境趨緊,企業普遍采取收縮策略,導致對非核心業務的投入(如數字化轉型)減少;同時,數字化是一項長期投入,短期内可能難以看到明顯成效,在利潤下降的背景下,衆多中小企業缺乏持續投入的動力。

    其二是既懂不動産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匮乏,多數企業管理層缺乏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及理解,無法構建起與新質生産力相适應的組織架構,使得不同業務繫統、部門之間的數據難以實現有效整合與共享,從而形成較大的内部阻力。

    其三,存在不動産企業此前數字化及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大,構建了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繫統平台,因而投入下降。所以,企業研發投入縮減並不意味着對數字化及信息化的重視程度降低,只是進入了更加注重繫統穩定運行和優化升級的新階段。

    據了解,當前一些中小型企業盡管在資金、技術、人才儲備等方面相對有限,但也會采取一些靈活和适合自身特點的數字化升級路徑,例如,借助外部力量與生态合作,專注于核心業務和深耕細分領域,注重輕量化或模塊化成果積累等。

    總體來看,業内數字化轉型更加理性實際,更加注重經營績效導向。未來,随着行業進入存量時代,數字化聚焦的核心或是減少開發領域投入,轉向經營業态和輕資産的項目建設和能力輸出。

    智慧建造與“好房子”融合發展,數字化營銷取得良好成效

    在房地産開發領域,政府工作報告明确,要建設安全、舒适、綠色、智慧的“好房子”。5月正式施行的《住宅項目規範》進一步指明了新建住宅的一繫列指標,為行業高質量發展錨定清晰方向。

    當前,市場對“好房子”的高品質需求,一方面推動了房企不斷探索和應用新的智慧建造技術。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如建築信息模型(BIM)、物聯網、自動化施工設備、建築機器人、AI審圖繫統等,可助力建築項目高效設計、精準施工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建造質量和效率,還能為建築的後續維護提供相關支持,确保房屋保持良好性能。

    據觀點指數了解,BIM技術是智慧建造的核心,該技術以3D模型和多維數據集成,為建築設計、施工、運營和維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一種集成的數字化方法,有助于提高信息傳遞和交換的效率,並為項目管理提供可視化和準确的持續支持;在復雜的房屋建築工程中,還有助于早期識别和解決潛在的設計和施工問題,避免昂貴的返工和延誤。

    随着近年來科技進步與房企數字化轉型探索,智慧建造平台正朝着更加集成的方向演進,其中BIM與AI、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融合,為建築工程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例如,雲計算為BIM技術提供了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通過雲計算平台,建築團隊可以實時共享和更新BIM模型,實現跨地域、跨部門的協同工作,這種協同工作方式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和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樣本企業中,中國海外發展結合BIM和AI技術打造了中海COBIM創新平台。

    該平台以“一橫、一縱、一切面”為建設目標,通過BIM技術和統一數據存儲技術将項目全生命周期串聯起來,實現項目全景開發節點的圖模設計成果管理和高效能圖模審查管理,並完成了住宅立面設計成本工程一體化的MVP(最小可行性産品)驗證。

    據介紹,平台通過項目全景開發節點拉通各業務文件管理需求,确保設計意圖落地;利用BIM模型嵌入業務平台,實現全參與方、全過程、全專業統一平台線上成果管理;基于BIM技術輕量化特點,提供二三維聯審、集成模型審查等工具,提升圖審質量和效率;内嵌AI智能審查工具,快速識别圖紙信息並自動檢查合規性,減少人為錯誤;還可将無人機航拍照片及視頻生成模型,對比校驗施工現場與設計模型的差異。

    同時,好房子中“貼心管家”式的居住體驗也催生出全屋智能場景落地,增強了房地産、建築、科技、家電等多個行業的協同合作。

    之前,保利發展控股與UIOT超級智慧家合作,以“雲端智腦+本地算力”雙引擎架構,完成全屋智能繫統叠代升級,解碼智慧未來家。

    一直以來,全屋智能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智能家居設備之間協議不互通的問題,導致用戶體驗割裂;同時,完全集成的智能家居繫統總成本仍較高,安裝復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潛在用戶設置了障礙。

    此次的合作,便旨在進行技術攻堅,雙方打造了保利智慧雲平台,首創“本地+雲端”混合架構,可實現10萬級設備並發接入與300%的數據處理能效躍升。

    目前該體繫已實現全屋設備一機掌控、兼容多平台生态、接入AI大模型及通過遠程OTA升級持續擴展功能。其中,平台采用標準化網關SDK,不僅100%覆蓋Zigbee設備,更突破性接入方太、大金、海康威視等200+頭部品牌。

    同時,搭載DeepSeek-V3大模型,通過用戶行為學習,自動優化燈光、溫濕度等場景參數,節能率提升18%。另外,保利發展控股創新研發“保利和院”小程序,實現集采ZigBee設備的100%無縫接入,並打破繫統邊界,構建起APP、小程序、中控屏三端無界互聯的智能生态。

    中海地産4月29日亦發布了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智能人居繫統——“Living OS繫統”。

    該繫統是集空間、科技、服務為一體的智居空間操作繫統,基于中國房地産業協會3.3萬戶家庭入戶調研及3萬條居民需求反饋,歷經三年研發而成,能夠滿足24項客戶期待和172項全維客戶需求,所有接入繫統的設備都被實時映射到虛拟模型中,用戶可通過智能大屏查看設備狀态、操作指南、維修記錄等;還具備開發者共創體繫,通過反饋的數據洞察不同家庭的核心需求。

    總體來看,目前頭部房企在設備的兼容性方面取得成果,但全屋智能繫統的設備成本和服務費用較高,尤其是高端全屋智能方案,價格往往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預算,因而該繫統目前還只是在高端住宅項目落地,如中海上海雲邸玖章、東莞保利·天珺、三亞保利天珺等。

    另外,在傳統營銷手段式微,獲客成本日益增長,難度持續提升的情況下,數字化營銷已成為房企助力銷售增長的主流路徑;並且随着不斷的探索創新,頭部房企的數字化營銷獲得正向反饋,也讓企業加大了在該領域的人員及資金配比。

    通常情況下,房企數字化營銷體繫可總結為三條核心路徑:一是構建全渠道營銷體繫,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通過線上購房平台、直播帶看、VR看房、小程序商城等工具,房企能夠更高效地觸達潛在客戶,並實現從引流到轉化的全流程閉環。二是更加重視數據的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客戶行為的精準描摹和個性化推薦。三是營銷不再局限于單一平台,而是通過構建開放的生态體繫,整合多方資源,實現營銷生态的多元化。

    樣本企業中,面對外部行業變化,2024年綠城中國主動适度增加營銷活動投放力度,持續強化營銷團隊的能力建設,精進數字營銷、價值營銷等專項能力,成效顯著。

    該公司以各區域為單位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以此實現精準營銷;並以“全員參與、數據驅動、平台深耕”為核心,構建低成本信任通道。

    其中,在全員參與方面,營銷、工程、物業團隊協同産出内容,形成了“人人都是内容官”的機制。在激勵和考核政策方面,規定營銷經理/營銷總所有績效和數字營銷成交占比挂鈎;加大傭金激勵力度;以及給予數字營銷一定的政策傾斜,如特定房源及特定折扣和禮物。

    年報介紹,2024年綠城中國在數字營銷方面落地了城市數渠模式,新媒體成交占比同比提升5.4個百分點至12.1%,平均費率行業領先。價值營銷深化落實,100%覆蓋新項目,通過構建核心競争力,推動項目快速去化,助力經營提升。

    商業地産構築會員運營基本功,與商戶共同打造優質生态鍊

    商業地産企業數字化的重心主要聚焦在項目運營和商戶賦能兩方面,對前者來說,數字化手段可以實現對商業設施的智能化管理,提升運營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可以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優化業态布局與招商策略;亦可以憑借智慧能源管理體繫,為消費者打造舒适的購物空間,提升項目的整體吸引力和競争力。

    對後者來說,數字化平台能夠精準匹配客源,提供數據支持以優化店鋪運營策略,提升銷售轉化率,降低營銷成本,增強商戶的盈利能力。

    近年來,商業領域迎來極致内卷,消費者資源愈發寶貴,為适應消費者的個性化購物習慣,實現精準營銷,構築會員或社區運營體繫已成為商業地産企業運營能力的基本功。

    樣本企業中,華潤萬象生活深耕會員運營,帶動流量轉化。其大會員體繫整合華潤旗下營銷、康養、長租、酒店、文體、影業、物業與商業等全業态會員資源,實現客戶身份、積分和權益的全面打通。例如,會員可在數字化産品和平台進行積分抵扣,通過“一點萬象”數字化平台,可積分、停車繳費,通過智能客服、内容社區打造7*24小時全天候服務,會員價值進一步釋放,提高了會員的消費粘性。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華潤萬象生活商業用戶會員數量達到5703萬人,同比增長27.1%,其中消費會員人數同比增長26.2%。全業态來看,2024年公司萬象星會員總量達到6107萬,較2023年末增長32%,自2021年至2024年,復合增速為33.70%,會員數量增長迅速。消費積分發放方面,2024年萬象星積分發放總額10.3億元,同比增長15.7%,2021年-2024年復合增速為28.1%。

    凱德集團作為大型多元化不動産集團,自2015年起就确立了數字化戰略,打造了數字化平台——“凱德星”,該平台整合多方資源,構建起全方位的商業生态體繫,以線上線下聯動的商業模式,釋放生态潛力,形成了一條連接商戶、消費者與企業客戶高效增長的路徑。

    據悉,凱德星已覆蓋全國42座商場,匯聚線上4000+商戶、線下9000+品牌,SKU總量超過20萬+,會員及粉絲數2000萬+,社群+好物官約59萬人。同時,致力于多平台協同,聯動美團、抖音、大衆點評等頭部平台,通過直播帶貨、團購營銷等創新玩法,為商戶精準引流,拉動消費增長。

    同時,AI工具與業務更緊密地融合,正幫助企業構建起自我叠代的數智化生态繫統,推動企業實現更深層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在智能化方面,龍湖通過千丁數科的AI技術,實現了從AI Ready到AI Inside的演進,構建數據智能體繫,推動商業項目的智能化升級。例如,AI冷站智控技術通過實時采集和分析環境數據,優化能源消耗並保障建築内部舒适度。

    此外,千丁數科開發的AI智能體平台及各類AI智能體,覆蓋了投資管理、項目管理、建造管理、供應鍊管理、運營管理、物業管理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了商業項目的運營效率和決策精準度,為龍湖商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通過千丁數科的科技賦能,龍湖集團實現了商業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和高效運營,提升了資産價值和運營收益。其在商業領域的成功實踐不僅為集團内部的商業項目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動力,也為整個不動産行業樹立了數字化轉型的標杆,引領行業邁向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除此之外,在商戶服務與賦能方面,商業地産企業通常為品牌商戶提供數據支持和運營工具,幫助其更好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優化商品陳列和營銷策略;通過數智化平台實現商業地産企業與商戶之間的高效協同,共同打造優質的商業生态鍊條。

    其中,萬達商管集團依托20多年的經驗積累,通過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打造了國内首家且規模最大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租賃服務B2B平台——萬達智慧商業,並已更新至2.0版本,創新推出了數字萬達廣場,率先在招商租賃提效、商戶經營賦能、品牌拓店輔助、品牌加盟助力四大方面展開數字化及AI的服務應用。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萬達智慧商業覆蓋了510+的城市數據,提煉出了300+數據/AI模型,已上線了16萬+數字鋪位,将萬達旗下500多座廣場及行業内其他153個商業項目全部搬到了線上。

    基于海量的商場數據,萬達智慧商業建立了品牌鋪位匹配機制,借助智能算法的強大能力,幫助品牌精準匹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還推出了“總對總”的智慧聯發落位服務,即通過整合“選址-加盟-開店”三大環節,幫助品牌、代理商與加盟商建立高效的鍊接,解決品牌跨區域拓展的受限問題,在全國萬達廣場實現“一鍵落位”。

    7月份,萬達智慧商業借上線兩周年正式啟動了“百城千店”計劃,即在100天内助力超100家甄選會員品牌新增門店突破1000家。該計劃以500+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及近200家行業非萬購物中心為核心,從一線至五線城市全面拓展,實現商業輻射全覆蓋。

    觀點指數認為,對實體商業而言,該平台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可以解決運營效率低、成本高、服務單一等問題,提升了實體商業的競争力。從行業生态角度來看,該平台創新了商業模式,整合了資源,促進了産業鍊上下遊的協同發展。

    産業運營能力助力版圖擴張,物流倉儲領域智能化設備普及

    産業園區行業正經歷升級轉型,從最初的經濟特區、工業區,到開發區、高新區,再到現在的産業新城、文創園、科技園的出現,産業園區承載的任務從對外開放、加工制造轉向産業發展、科技創新,園區類地産企業的競争力也從規模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與産業鍊生态構建。

    因而,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應用到園區的管理和運營中,打造智慧園區,實現園區的高效、智能化管理,已成為園區建設的大趨勢。目前,園區類企業已利用智能化綜合管理平台等,更加完整、及時地了解園區總體的運行狀況,並為入駐企業提供“智能化、精細化、高效能、主動性、全周期”的營商服務。

    據悉,聯東U谷可以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專業化的、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園區企業可按需點單。

    今年5月初,該公司打造的國内産業園區首款運營大模型,智能客服“鲸鲸”正式上線,可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線上産業服務咨詢和園區業務辦理。

    同時,推進智慧園區管理平台建設,在基礎服務方面,通過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對園區管理進行實時穿透與動态監測,用數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通過智慧安防、智慧停車、智慧物業、智慧辦公,24小時為企業提供服務。

    在軟性服務方面,可搭建一企一檔,自動為企業匹配政策補貼、金融貸款、股權債權融資、智慧招聘、谷安全管理等服務,實現企業在數據、業務、流程上與園區的無縫對接與實時跟進。還為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線上對接雲服務,助力企業上規、上新、上市、上雲。

    觀點指數觀察到,優秀的産業運營能力提升了企業形象和市場認可度,為其輕資産版圖擴展奠定了基礎。

    6月中旬,招商産園憑借成熟的輕資産管理模式,成功中標杭州大運河科創中心(智慧網谷18号地塊)招商運營服務項目。

    該項目是坐落于大運河數智未來城内的旗艦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4.3萬平方米,其中包含4幢獨棟辦公樓、3幢高層産業空間及1幢品質配套空間。園區以數字經濟為核心,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全面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

    此次,招商産園将發揮資産運營優勢,通過導入招商繫産業資源、搭建多層次孵化體繫、創建産業生态等舉措賦能大運河科創中心發展,助力園區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産業地標。

    目前,招商蛇口旗下産業發展綜合平台——招商産園,已在全國範圍内布局網谷、意庫、智慧城三大園區産品線以及各類科技園共計31個,其中輕資産運營更是布局7座城市12個項目。招商産園全國運營及規劃園區面積逾500萬平方米,已入駐超過3000家創新創業企業。

    觀點指數認為,在新技術和新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園區逐步走上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叠代的道路,推動園區業務場景和商業模式不斷升級和革新,這也是當前園區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物流倉儲地産領域,設備和設施智能化逐漸成為常态,自動化無人車、無人機、倉儲機器人等設備的普及,降低了成本的同時,還實現了人與車、貨、倉的互聯互通互動。同時,AI的出現及應用,更推動了需求預測、庫存優化和倉庫自動化等諸多領域質的飛躍。

    普洛斯ASP管理層此前介紹智慧物流園區的進程:最初聚焦通過物聯網設備實現現場管理的智能化,降低人工依賴並提升可靠性;之後轉向通過數字化手段優化資産管理,延長資産生命周期並實現保值增值;如今則進入數據驅動的決策與預測階段,利用AI大模型分析海量數據,生成園區和人員畫像,實現精準管理與實時業務決策。

    菜鳥地網致力于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全方位物流基礎設施和數智化服務。依托全球一體化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自研的資産管理操作繫統“CAINIAO WIN”,可以對宏觀區域、城市區位以及交通網絡等進行适應性分析,幫助物流企業合理規劃倉庫面積、減少空置情況。

    另外,還能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專設電力增容項目、庫内規劃、消防改造以及智能化軟硬件等多方面定制場景服務;亦可以提供自動化設備、智能庫内算法規劃等科技服務,助力新興企業在強化供應鍊韌性的同時科學降本。

    在“雙碳”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背景下,産業及物流基礎設施正在向綠色、低碳、高效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技術的成熟使得開展能耗管理,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等有利可圖;另一方面,減少碳排放,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赢,也有助于企業提升品牌價值。

    樣本企業中,京東産發在全球供應鍊加速升級的背景下,正以創新姿态積極推進智能、綠色、高效的全球倉儲基礎設施布局,踐行低碳發展理念。

    資料顯示,京東産發為寶馬集團量身定制的區域配送中心(RDC)2024年已落戶京東(合肥)智能産業園。該配送中心是寶馬在中國首個符合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認證標準的售後零件“綠色配送中心”。

    在設計與建造過程中,京東産發在配送中心内部采用了優質的建築材料,确保室内空氣質量達到高標準,同時通過合理的建築布局,實現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與通風,為工作人員營造出舒适、自然的辦公與生産環境。在節能措施方面,京東産發選用了節能型風機、水泵、LED照明設備,並配備了先進的動作感應繫統,以優化能源利用效率。

    物企将新興技術視作破局點,同時尋求“雙碳”業務機遇

    對于物業服務行業來說,當前政策與業主端對服務質量要求提升,疊加物業費降價潮和收繳困難的綜合影響,數字化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企業保持市場競争力,創新服務模式的核心驅動要素。

    綜合2024年報來看,多家物企重申了科技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數智化轉型的發展理念,並注重對新興技術與物業場景融合應用的探索,AI、機器人、低空無人機等領域成為今年上半年以來業内企業布局的熱點領域。

    樣本企業中,萬物雲将AI應用能力視作物業行業的關鍵破局點,並計劃2025-2027年為能力建設的三年,将圍繞“資産、智慧、低碳”,通過流程變革與科技應用提效,逐步提供附加技術及知識含量更高的服務産品。

    2024年報顯示,萬物雲的數字化轉型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在重塑空間服務效率方面,萬物雲以靈石邊緣服務器為核心載體,率先完成物業服務價值鍊的重構。依托“雲邊協同+近場死循環”的技術架構,靈石以94.4%的告警準确率重塑安全管理範式,2024年累計預警安全隐患逾166萬起,同比提升3.4個百分點。其突破性在于:通過邊緣端GPU算力池構建“數字項目經理”,替代傳統人工值守模式,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657個住宅項目搭載靈石邊緣服務器,實現99.7%的設備在線率與15分鐘級故障響應。

    目前,靈石已從住區向多元業态延伸。2025年,萬物雲計劃加速推進“靈石+”生态戰略,在商寫、醫院等場景部署靈石邊緣服務器,通過標準化協議接入百萬級IoT設備,構建空間智能化的泛感知網絡,開啟空間服務新紀元。

    在物業模式探索方面,旗下萬科物業開源了“彈性定價”,将經過市場驗證、靈活的物業服務定價模型分享予行業,旨在推動行業服務標準化與價值透明化,與同行共創健康生态。

    同時,上半年來物企積極推動基層治理,尤其是騎手友好社區建設,一方面這有助于提升社區服務品質,展現人文關懷,樹立物企的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建設友好環境可優化社區管理秩序,減少因配套設施不足等引發的矛盾沖突。

    6月初,金地智慧服務與美團達成共建騎手友好社區共識,表示将在技術創新、設施共享、服務保障、溝通機制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動騎手體驗與社區品質雙提升。

    據介紹,自2024年9月金地智慧服務在全國推廣“騎手友好社區通行解決方案”以來,該模式已覆蓋全國超1000個金地在管小區。相比之下,試點小區現在送餐準點率提升30%以上,早晚高峰通行效率提升40%,人工登記花費時間降低,真正實現 “騎手省時、物業減負、業主滿意”的三方共赢局面。

    此外,物企通過合作尋求“雙碳”戰略發展機遇,旨在實現從傳統物業服務商向城市碳中和綜合運營商的關鍵升維,提升服務的專業性與場景滲透力。

    4月末,雅生活集團與廣州豐羽科技簽署碳中和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圍繞商業項目能源改造、低碳運營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據悉,雅生活将引入新技術、新理念,以實現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優化項目的操盤能力。将借助廣州豐羽科技全鍊條低碳解決方案,以廣州雅居樂中心、南甯富雅國際金融中心、北京綠地環球金融城、武漢綠地漢口中心四個項目作為試點,随後将復制推廣至全國60余個商業項目,實現資産增值與環保效益雙赢。

    此前,保利物業還曾攜手清華大學技術團隊,開啟IEIM綜合能源智慧管理全鍊合作,打造了綠色能耗服務新模式——“IEIM能源智能管家”。

    今年3月,IEIM能源管理平台完成國産大模型DeepSeek的私有化輕量化部署,標志着能源管理邁入AI+時代,其利用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現了從數字底座到服務場景的全面突破,為業主及物業管理提供更精準、更人性化的服務。

    科技服務商整合技術資源,拓展服務邊界

    科技服務商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和豐富的技術資源,是新興科技落地不動産行業的橋梁,在推動不動産全産業鍊數字化變革過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科技服務商以AI、大數據、數字孿生和區塊鍊等前沿技術為核心驅動力,深度整合技術資源,助力不動産企業從項目規劃到運營管理的全鍊條智能化升級,提升業務效率和決策精準度等。

    舉例來看,千丁數科2月份實現旗下所有數智化解決方案和産品全面接入開源大模型 DeepseekR1 671B(俗稱“滿血版”),並完成本地化部署。

    目前,千丁數科圍繞不動産業務打造的AI産品已陸續上線。其中,智能審圖通過BIM技術與AI深度融合,突破傳統圖紙審查效率瓶頸。AI慧眼産品實現了空間感知IOT技術與AI有機結合,實現智能監控與管理。而通過企業大數據與AI協同,智能投資決策産品則可以為決策提供精準支持。

    與此同時,基于多年數字化實踐的積累,千丁數科7月正式發布城市數字孿生平台——MSD(Mesh Space Data)空間數據網格平台。

    據介紹,MSD是一款高效的數字孿生平台,面向實體産業數字化轉型主體及行業級數字孿生解決方案集成商,提供高效便捷的數字孿生場景搭建、數字資産庫、實時渲染、多源數據融合與數模聯動,幫助客戶實現業務驅動的數字孿生智能平台建設,提升決策效率與運維管理能力,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

    期内,部分科技服務商也在積極推動合作模式創新,以靈活的訂閱制和SaaS模式交付,讓客戶按需組合、随用随付,既降低了前期投入,又持續提供叠代升級,從而增強客戶粘性與自身市場競争力。

    樣本企業中,原圈科技(上海原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AI驅動的智慧營銷智能體應用,可通過大模型協調平台和智能體矩陣,獨特的行業和企業私域數據,幫助企業在抖音、騰訊、小紅書、自有APP以及特色行業垂直APP等諸多營銷戰場上,實現“市場洞察、内容生成、投放管理、意向客戶發現與轉化、銷售管理和客戶運營的全周期AI營銷服務。

    其合作方式包括,標準化SaaS産品、針對大企業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以及“AI+專家”協同的營銷代運營服務。

    目前,在房地産領域,原圈科技已服務的客戶包括保利、中海、遠洋、旭輝、金地、電建、瑞安房地産、華潤等。

    金蝶是全球知名的企業管理雲SaaS公司,連續多年在中國低代碼和零代碼的市場占有率蟬聯第一。目前,該公司以“AI優先、訂閱優先、全球化”作為戰略主題,堅持以AI技術引領創新,深化訂閱服務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國際化發展。

    其官微介紹,金蝶已獲得包括中國石油、華為、招商局、濰柴雷沃、通威股份、海信、吉利控股、東風汽車等衆多世界五百強企業與大型央國企青睐,在穩定性、安全性以及現代企業IT架構構建能力上也得到了大型企業的認可和驗證。

    此外,在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科技服務商選擇極拓展服務邊界,面向合作伙伴釋放更多行業資源,共同開拓細分市場。亦有企業聚焦細分領域,打造差異化優勢,深耕特定場景。

    觀點指數了解到,大華股份的企業業務領域已廣泛涉足建築、教育、制造、石化、煤炭、電力、鋼鐵、農産、物流、文旅、醫療、金融、商業連鎖等行業,並基于對客戶多元化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多年在智慧物聯領域的積澱,持續探索新興業務,包括:機器視覺與移動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智慧安檢、智慧消防、存儲介質等創新業務。

    而美的集團依托自身在暖通、電梯、能源、樓宇控制等領域的優勢,聚焦于可持續的智慧空間探索。其以iBUILDING美的樓宇數字化服務平台為核心,利用“樓宇設備設施+數字化技術+産業生态布局”,打通建築的交通流、信息流、體驗流、能源流,以數字化和低碳化技術為樓宇賦能。

    同時,騰訊To B端營收在2024年創新高,達到2120億元,占總營收32%。旗下騰訊零售及生活産業在助力零售業對AI的探索上亦有不少實踐案例。

    例如,其與絕味食品聯合打造了首個AI會員智能體,實現AI方案的點擊率提升40%,轉化率提升25%。近期還助力泡泡瑪特接入騰訊雲WAF-小程序安全防護解決方案,構建起“端+網關+AI”的全鍊路防護體繫等。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蘭英傑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