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發展:重塑“金發”價值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5-08-13 11:03

  • 僅依靠養老社區基礎月租難以充分挖掘銀發經濟潛力,需聚焦具備消費能力與閑暇時間的老年群體,挖掘“新老人”金發群體的消費價值。

    觀點指數 随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單純依靠養老社區基礎月租已難以釋放銀發經濟的潛力。聚焦具備消費能力與閑暇時間的“新老人”金發群體,通過多樣化增值服務拓寬消費領域,挖掘其消費價值成為關鍵。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康養産業正從基礎保障向品質化“享老”轉型,“金發”群體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得到重塑。

    政策層面,養老服務改革持續深化。國家投入專項資金支持養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民政部啟動“十五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編制,推動養老産業與文旅、健康等業态融合發展。“銀發消費”、“适老化改造”等内容密集出現在政策文件中,從老舊小區适老化改造到“物業+養老”試點,政策着力構建多元消費場景,推動養老服務從“生存型”向“品質型”升級。

    在2025年上半年的市場實踐中,企業通過模式創新激活“金發經濟”。險資以資本為紐帶,布局養老社區與金融産品,泰康、國壽等機構構建“保險+康養”生态;地産企業轉向輕資産運營,遠洋、中海、保利等重點發力适老化改造與适老體驗中心;國有企業憑借資源整合優勢,盤活國有閑置資産改康養設施,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接入平台。多方參與下,康養服務從單一居住延伸至消費、醫療、文娛、旅居等多元場景。

    資本與科技為産業注入新動能。上半年康養領域融資超百億元,互聯網醫療、康養機器人等賽道受到資本關注,AI技術在健康監測、智能照護等場景加速落地。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企業打造“線上+線下”健康管理閉環,養老運營機構與科技企業深度協同,“健康+AI”正成為守護銀發群體的重要力量。

    當前,康養産業呈現“政策引導、市場主導、科技賦能”的發展格局。從适老化改造到智慧康養生态,從基礎保障到品質消費,“金發群體”的價值被重新定義。未來,随着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的深化,康養産業将邁向更高效、更協同的發展階段,為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根基。

    養老服務改革進行時,“十五五”拓展養老服務消費場景

    自2025年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實施,财政部安排5000億元專項資金,投入養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等領域。這一舉措旨在繫統性解決傳統養老模式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構建契合當前老齡化特征的新型養老服務體繫,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戰略布局。

    根據計劃,民政部将于2025年下半年啟動“十五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相關國家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拟推動養老産業與文化、旅遊、健康、體育、家政等相關産業和業态融合發展,豐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深化銀發經濟研究,進一步細分市場,推動出台發展旅居康養、老年文化産業等專項支持政策,推廣建設老年人産品用品應用場景展示平台,加強老年産品和服務標準引領和技術攻關。

    回顧2025年上半年,康養領域政策密集出台。觀點指數統計顯示,“銀發消費”在相關政策文件中被提及47次。國家層面出台《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等繫列政策,上海、湖北、廣東等地方政府同步推進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通過供需兩端協同發力,引導企業挖掘老年群體消費需求,構建商旅文體健融合的消費業态,培育健康消費新質生産力,開發“銀發列車”等個性化高端旅遊消費産品,旨在提升供給質量,創新養老消費業态、模式與場景,激活銀發消費市場活力。

    “适老化改造”在上半年政策文件中被提及41次,成為政策關注的焦點。國家發布《銀發公寓建築設計與配套服務標準》等規範文件,加速推進建築、家居一繫列适老化設計産品。其中,上海推進老年人居家環境适老化改造項目,推動“物業+養老”服務試點,浙江、甘肅、山東等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補貼。從老舊小區設施加裝,到居家環境适老化改造的全面推進,再到适老化標準推廣和适老化産品普及,“銀發宜居社區”建設進程加快,致力于為老年人營造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環境。

    “養老金融”相關内容被提及37次,政策着力完善金融産品體繫與強化金融對養老産業的支持。國家出台政策規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推動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廣州、江蘇、安徽等地方政府紛紛跟進。在産品供給端,豐富養老儲蓄、養老保險等傳統産品,創新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等金融産品,拓寬老年群體财富保值增值渠道;在産業支持端,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針對養老産業的信貸産品,為養老機構和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增強養老産業發展韌性,夯實養老服務的金融基礎。

    根據觀點指數統計,2025年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養老社區租金7300-8300元/月,超出重點城市養老社區平均月租20%。一線城市老年公寓月租普遍4000-6500元/月、基礎型社區照料中心集中在3000-4200元/月,重點城市租金分層現象顯著。

    然而,僅依靠養老社區基礎月租難以充分挖掘銀發經濟的潛力。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若要将“銀發經濟”轉化為具有高附加值的“金發機遇”,需聚焦具備消費能力與閑暇時間的老年群體,通過開發多樣化增值服務拓寬銀發消費領域,重新評估並挖掘“新老人金發群體”的消費價值,進而推動銀發經濟産業鍊向更高層次發展。

    養老消費領域正通過多元場景釋放消費潛力。養老社區租金構成居住消費的基礎,在此之上疊加的醫療照護、膳食服務、生活護理等增值服務費用,占比達35%-75%。與此同時,居家養老、适老化改造等消費場景也加速顯現。據統計,近年來對房屋進行适老化改造的家庭數量持續上升,推動“物業+居家養老”産品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直接市場規模達3萬億元;針對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專業護理服務需求顯著增長115%,服務内容從日常照護延伸至康復訓練,促使養老消費從“基礎居住”向“品質生活”升級。

    在金融消費層面,龐大的“金發群體”金融資産為保障創新提供動力。數據顯示,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持有的儲蓄、基金、保險和理财四類金融資産規模約76萬億元,人均達25萬元,其中儲蓄存款超50萬億元,占全社會金融資産的34%。如此規模的金融資産,反映出老年群體對财富保障與增值的迫切需求。從對接養老社區的保險産品,到覆蓋長期護理的金融服務,推動老年金融資産“活”起來,既能保障養老生活品質,又能為養老産業發展注入金融動能。

    在旅遊、健康、文娛消費領域,“金發群體”展現出多元且高端的消費傾向。旅遊市場中,預算5萬元以上的高端消費旅遊,來自60歲老年群體的消費占比顯著。如“銀發列車”串聯特色景點、康養度假融合醫養資源,打造銀發專屬旅遊體驗。健康消費方面,老年健身房、康復中心等業态針對老年人體質定制健身與康復訓練,提供專業健康服務。文娛方面,老年大學與文藝社團活動組織,帶動文化培訓等消費,拓展出更多康養文化消費新場景。

    上半年政策銜接協同,共同構建起養老服務改革的發展框架。在“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相關政策旨在持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場景,醫療、居家物業照護、金融、文旅健康等多元消費場景加速融合。養老社區租金與增值服務形成的消費體繫,疊加“金發群體”龐大的金融資産支撐,推動養老服務從基礎保障向品質化“享老”階段邁進。

    多元适老消費融合發展,“床位經濟”轉向“人效革命”

    -險資投資康養生态,社區場景落地多元金融産品

    截至目前,保險機構在康養産業的規劃投資規模已超3000億元,投資版圖廣泛覆蓋養老社區建設、大健康生态企業孵化、銀發投資基金設立等關鍵領域。保險機構以資本為紐帶,通過資本運作整合資源、跨界合作打通産業環節、産品創新匹配養老需求,構建層次豐富的養老金融服務體繫等方式,成為康養産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當前,保險企業積極拓展基礎保障業務,推出分紅險、信托、健康險、長護險等産品,圍繞養老需求創新産品矩陣。泰康人壽規劃投資養老社區1000億元、投資大健康生态企業200億元,投資規模達1200億元,並推出“長壽有約”、“健康有約”等保險金融産品,攜手郵儲銀行深化“保險+金融+康養”布局,将保險服務與養老社區場景深度融合,讓客戶在享受養老社區服務的同時,實現财富規劃與健康保障。

    險資機構與地産及康養運營公司合作緊密,“保險+康養”模式協同效應顯著。險資憑借保險客戶資源,為康養養老社區輸送有養老需求與消費能力的群體,還依托養老社區開發專屬保險産品;地産及康養運營公司以專業能力,為險資養老項目提供落地支撐,實現客源、資金、服務良性循環。

    中國人壽充分發揮旗下500億元大健康基金、200億元大養老基金及新增100億元銀發經濟産業基金作用,與遠洋椿萱茂續簽“保險+養老”合作協議,客戶享有優先入住養老社區權益,並以金融工具串聯康養服務。中國太保規劃投資養老社區200億元、100億元大健康基金,推出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等專病保險,攜手浦發銀行、法國歐葆庭,引入國際康養運營經驗,以金融産品創新響應特殊養老需求。

    通過全流程參與,險資全面融入康養生态,構建覆蓋投資、運營、服務的全鍊條養老服務模式。這一模式推動保險機構業務從單一風險保障向綜合康養服務升級,以金融力量賦能康養産業,在養老社區建設、康養服務供給、金融産品适配等方面發力,為應對老齡化挑戰、完善養老服務體繫提供“保險方案”。

    —地産輸出“輕資産品牌”,着力線下适老體驗中心

    住建部估算,我國現存400億平方米舊建築需開展适老化改造,市場規模預計達15萬億元,其中居家環境适老化改造直接市場份額約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吸引地産及康養企業加速布局,以輕資産品牌輸出與線下适老體驗中心建設為抓手,掘金康養賽道。市場實踐中,地産企業推進适老化改造與場景創新,融合醫療、養老、智慧科技等業态,為社區老年人構建“醫養結合、智慧便捷”的生活新場景。

    遠洋養老憑借“椿萱茂”、“椿萱惠”、“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品牌矩陣深化輕資産合作。椿萱茂與地方城投協同,簽署品牌授權及管理服務協議,植入標準化康養運營;打造線下體驗中心,為業主定制專業服務,打通地産開發與康養運營閉環。保利健投構建“和熹會”、“銀福苑”、“保利和品”品牌體繫,依托地産資源推出“保利新質康養生活空間”服務體繫。從機構養老照護到适老化改造、養老用品供給,深度布局居家适老化改造全鍊條,以品牌輸出整合資源,讓适老化改造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中海養老以“錦年康養”為核心,延伸“錦年甄選”、“錦年會展”等品牌,構建“康養社區+居家适改+産業生态”布局。打造體驗館、銀齡友好商圈等線下場景,通過拟辦康養消費節、布局買手店,以品牌創新激活康養消費潛力,讓地産場景成為康養産業“流量入口”。松下康養與兆泰集團共建适老化體驗中心,整合适老化産品、服務、健康管理等資源,嵌入智能監測與改造方案;海爾康養推出“Haiercare”品牌,落地智慧康養體驗中心,構建智慧康養生态,讓地産空間成為智慧康養“線下載體”。

    地産企業以輕資産品牌串聯産業環節,借線下體驗中心落地,将适老化改造需求轉化為發展機遇。在15萬億市場藍圖中,企業以品牌創新何場景落地書寫康養産業“輕資産運營、全生态服務”新篇章,為老年群體打造高品質的康養空間。

    —民營加強醫療、人才服務保障,運營質量再提升

    從行業發展數據來看,民營康養機構在人才培育、醫養結合布局及業務創新方面呈現鮮明特點。據觀點指數統計,復星康養、人壽堂旗下民政登記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覆蓋率達100%,其余重點民營公司也超過50%。這些機構通過自建、投資醫療機構,推進醫療康復護理全鍊條建設,助力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銜接。在長護險布局上,復星康養、人壽堂等企業占比較高,受益于上海等長三角試點政策,連鎖品牌依托醫保定點資質實現跨區域服務。

    業務創新層面,各類民營機構的探索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開發的"醫療保險+護理保障"融合型産品,既提供失能護理保障,又涵蓋日常醫療費用報銷,形成了服務閉環;同時與上海大學合作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圍繞智慧養老繫統開發、康養服務標準化建設等前沿領域設立專項課題,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

    歐葆庭與上海師範大學合作推出的養老人才培育計劃,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雙方聯合啟動的"青銀代際融合計劃",以社區為平台組織大學生與老年群體開展互動活動,有效促進了代際間的文化交流。九如城則聚焦内部人才培養體繫建設,通過成立企業大學、年培訓超5000位人才,分院護理員持證率達91%,構建分層級課程體繫。

    據2024年老齡基金會報告統計,民營機構針對護理員有崗前培訓體繫的占比88.4%,顯著低于國有企業及外資企業。部分民營企業積極探索多樣化人才培育模式,開展跨領域業務合作,持續提升運營管理水平。總體來看,民營康養機構雖在人才培育基礎體繫的覆蓋上仍有提升空間,但通過醫養結合的深度布局、長護險試點政策的有效借力,以及産學研融合、代際互動等創新實踐,正逐步構建起獨特的競争優勢。

    —地方康養國企盤活資産,整合資源推動銀發消費

    截至目前,20%的央企已布局大健康産業,超過70%的省市設立了地方康養平台企業,全國已有超60多家地方國企康養集團,但也面臨資産散亂差等困局。各省市正加快資源整合步伐積極推進康養産業布局,與險資、地産及民營養老企業相比,地方國企康養集團雖起步晚,但大規模重資入局,預計顯著影響現有康養産業格局。

    地方國企康養集團憑借背靠控股公司和政策資源,在土地、資金、政策協同上具有天然優勢。同時,發展路徑與業務重點有差異,部分集團兜底本地養老,部分或發力适老化産業培育,助力地方民政整合分散的養老資源,構建區域特色養老社群消費生态,以“政府統籌+市場運營”模式,盤活國有閑置資産改建康養設施,整合社會服務資源接入平台。

    期内,北京康養集團将過去多個閑置的培訓療養機構改造成普惠養老機構,如頤壽嘉園改造後自營入住率達90%以上,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普惠養老床位。同時承接運營民政部的北京養老服務網,打造“北康養e家”綜合為老服務平台,注冊用戶超18萬,攜手京慧養提供定制化居家服務,智能派單繫統高效對接失能老人需求,運營“冬南夏北”旅居平台,上線158家機構,串聯“候鳥式養老”資源,激活銀發旅居消費。

    湖北康養集團與復星康養合作,通過旗下湖北麗江飯店進行改造,将閑置的飯店資産轉化為康養社區,高效盤活資源。並探索“互聯網+養老”模式,推出“湖北康養甄選”銀發商城,首批上架超400款12大品類商品,所有商品均經過适老化改造評估。此外,集團依托數字化技術運營湖北養老服務網,已整合省内200余家優質養老服務商,形成覆蓋全省的養老服務網絡,讓湖北老人“一鍵觸達”多元康養服務。

    地方國企康養集團“資産盤活+資源整合+數字賦能”相結合,在銀發經濟賽道加速奔跑。以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為使命,滿足老人幸福養老為責任,搭建平台、鍊接資源、創新服務,讓康養服務有“煙火氣”,銀發消費具“含金量”,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質量。

    養老運營毛利承壓,健康科技企業盈利兩級分化

    觀點指數根據2025年上半年重點監測的企業年報數據,在康養産業的發展格局中,梳理出養老社區及醫院運營、互聯網養老及健康管理、醫療器械及藥物研發三大核心闆塊,各闆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态勢。同時,各闆塊的營收、毛利及增長情況,折射了康養産業盈利格局分化的趨勢。

    養老社區及醫院運營闆塊呈現“規模居中、增速平緩”的特點。受重資産運營模式影響,養老社區與醫院建設需長期投入巨額資金,場地建設、專業設備購置等固定投入,再加醫療護理團隊的高人力成本,使得運營端盈利空間被持續壓縮,毛利承壓成為傳統康養運營面臨的實際問題。如泰康之家醫養康甯闆塊毛利率從2022年的31.0%下滑至2024年的12.3%,愛侬養老2024年受人力成本上升影響,毛利率不足20%,同比變化-3.1%,環球醫療其醫院運營闆塊業務毛利率僅16.5%,顯著低于其他業務闆塊。

    醫療器械及藥物研發闆塊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頭部企業憑借資金、技術與市場渠道優勢,保持穩健盈利;而初創企業創新藥物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成功率不足10%。不過,技術創新帶來的産品稀缺性為企業構築起高利潤保障,使其平均毛利率維持在45%-80%的高位。復星醫藥2024年實現營收411億元、各闆塊平均毛利率達47.9%,展現出全産業鍊布局的優勢;恒瑞醫藥旗下創新藥研發制造的毛利率高達86.3%,聚焦醫學影像及放療設備的聯影醫療營收103億元,同比下降10%,但毛利率仍處于48.5%的較高位置。

    互聯網養老及健康管理闆塊重點企業以年均77%的營收增速異軍突起,成為産業增長的引擎。依托數字化、輕量化運營模式,該闆塊打破地域限制,通過健康管理平台、線上診療等服務快速觸達用戶。線上健康咨詢、健康監測等服務無需大規模實體投入,通過平台化運營即可實現盈利,展現出顯著的規模效應。

    成本結構上,輕資産模式使得邊際成本随用戶規模擴大快速攤薄,平均毛利率穩定在30%-40%區間。如平安健康居家養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13.5%,毛利率達29.1%同比變化16.5%,京東健康醫療服務闆塊營業收入達94億增長18.9%,毛利率達22.9%。

    對比費用率,各闆塊差異更為顯著。醫療器械及藥物研發闆塊平均銷售費率高達35%,企業需通過市場營銷推廣打通醫院、藥店等渠道;研發費率則表現更高,達41%,持續投入用于技術攻關與臨床試驗,體現出創新研發的高風險特點。互聯網養老及健康管理闆塊銷售費率約15%,依托平台流量降低獲客成本;研發費率維持在10%,聚焦繫統叠代與算法優化。養老社區及醫院運營銷售費率最低約5%,研發費率僅為3%,實體設施運維與人員管理成本明顯高于其他闆塊。​

    從利潤指標來看,醫療器械及藥物研發闆塊中,創新前沿企業因研發投入高、周期長,整體淨利潤率為負,多數企業處于“戰略虧損”階段;互聯網養老及健康管理闆塊其輕資産、低管理成本的特性,具備可觀的盈利潛力,平均淨利潤率可達6%及以上;養老社區及醫院運營闆塊受成本剛性制約,淨利潤率普遍低于5%或處于虧損狀态,養老社區項目差異化發展及盈利難題待解。​

    通過梳理數據差異,可以看到這些不僅反映了業務模式與成本結構的競争,也預示着康養産業未來的整合方向:重資産闆塊亟需通過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提升效率,研發闆塊将加速向頭部集中,而互聯網闆塊則有望通過技術賦能,推動産業服務模式的全面升級。

    國資康養高效整合資源,銀發經濟拓寬融資賽道

    在康養行業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國資康養憑借資源整合優勢,深度參與行業融資與産業布局,成為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從資本運作層面來看,國資主要通過産業基金、戰略投資等方式,為康養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據觀點指數對2025年上半年康養相關股權轉讓動态的統計,浙江震元将華潤震元醫藥51%的股權轉讓給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借助央企平台資源,有望推動醫藥康養業務實現跨省協同與規模擴張。央企通用技術旗下的環球醫療並購金旭醫療,以完善醫療設備全周期管理服務能力。國資康養在資本運作與産業整合方面的實踐表明,通過股權交易優化資源配置,可推動醫療康養産業向更高效、更協同的方向發展。

    部分企業在經營壓力下嘗試通過股權轉讓激活資産,但面臨成交阻力。中信投資挂牌轉讓泰富養老服務70%的股權(底價2820萬元,標的利潤總額為-57.34萬元);山東頤養轉讓山東金垠置業40%的股權(底價378.82萬元,標的近兩年無營業收入)。國有資産項目主體試圖引入外部資本改善經營,但受標的資産盈利預期不明、康養行業重資産運營特性等因素影響,交易推進存在階段性障礙。

    在醫療康養産業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國資康養正以資本為紐帶、以資源協同為引擎,深度融入行業發展脈絡。從為康養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到搭建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國資康養憑借獨特優勢,不斷激活醫療康養産業發展新動能,為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築牢堅實根基,推動醫療康養産業邁向更具活力與韌性的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康養行業融資市場活躍度提升,多個細分領域累計融資金額已突破百億元,觀點指數統計的A輪融資事件數接近20個,B輪超15個,標志着資本的集中注入推動産業從技術研發到服務落地的全鍊條升級。而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上市企業梯隊,多數企業仍處在成長爬坡階段,産業整體處于快速發展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其中,醫養結合服務提供商普祥健康已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力高健康生活大幅削減收並購資金,以擴充集團的社區康養服務。

    分賽道情況來看,互聯網醫療、醫藥醫療器械領域,融資事件數與金額均較高,且互聯網醫療契合“線上化、便捷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如中信醫療等多方投資好心情1億元,一部分資金也将重點投向AI心理陪伴機器人和AI診斷技術的研發創新;微脈近期完成2億元D輪融資,其是基于AI、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全病程管理服務平台。醫藥醫療器械作為康養服務的核心硬件與技術支撐,資本看好其在老年健康管理中的剛需地位。如紐歐申醫藥完成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資金用于專注神經和精神類疾病創新療法研發,推進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領域的臨床研究工作。

    康養機器人賽道以顯著的融資優勢為焦點,其融資總額占行業整體的比重超過43%,事件數也居前列。老齡化下養老服務人力缺口大,康養機器人在智能照護、康復輔助等場景上的應用價值凸顯,資本看好其“科技替代人力”的降本增效潛力。如程天科技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企業聚焦智能外骨骼穿戴機器人在康復養老及消費市場的應用落地;傲鲨智能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持續深耕外骨骼技術創新;玄源科技獲近億元資金,推動智能陪伴機器人的情感交互與健康監測功能研發。

    康養消費産品、養老智能監測等賽道,融資規模相對小但有一定事件數,表明資本開始關注老年消費場景的細分需求,如适老化産品、居家健康監測等,是康養産業從“醫療剛需”向“品質消費”延伸的信号。如睿首智能在獲得融資後,專注于解決老年人健康意外監測難題,借助物聯網與AI算法,實現跌倒檢測、生命體征異常預警等功能,将居家養老風險轉化為可量化數據,推動“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模式轉變。

    “健康+AI”守護銀發安全,科技融合全場景覆蓋

    随着數字化進程加速,AI技術正成為康養産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數據顯示,中國AI健康管理市場規模目前已超萬億元,預計到2027年增至2.59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0%。細分領域中,醫療咨詢服務、消費者健康服務、健康解決方案及慢病管理的AI滲透率分别達25%、75%、25%及5.3%,顯示市場在多維度上均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養老社區場景中,運營機構與科技企業的跨界合作日益緊密。以智能硬件和物聯網技術為依托,各類創新服務不斷涌現。泰康養老聯合蜂鳥創新推出“智能中西醫E體機”,並通過“智慧運維”繫統整合工業物聯網與智能硬件,構建起覆蓋環境監測、能源管理、安全防控的數字化運營體繫。該繫統可實時上傳老人健康數據,智能調控生活環境,一旦出現突發狀況立即觸發自動預警,推動養老社區實現智能化升級。

    復星康養與特斯聯合作開發的“AI+IOT”智慧康養方案,将健康監測、虛拟陪伴、智能安防等功能深度融合,全方位守護老年人生活安全。國投健康申請“養老機構智能監測管理平台”專利,通過整合床位資源、人員調度、長者活動軌迹與生理指標數據,實現實時監測與智能分析,顯著提升機構運營效率與服務精準度。

    遠洋椿萱茂引入巡檢機器人與“幸福椿萱茂”智慧監測程序,前者負責定期環境巡檢與互動娛樂,後者實現健康與睡眠數據的實時監測。九如城自主研發操作繫統並推出“數字小九”智能體,應用于老年服務領域,促進數字技術與養老服務的融合落地。

    互聯網頭部企業聚焦線上健康管理與線下居家養老融合領域,通過技術創新突破醫療資源的空間限制,守護居家老人安全。京東健康在慢病管理與社區健康服務上雙線發力,與諾和諾德推進慢病管理數字化,配套線上問診、藥品配送,延伸優質醫療資源;另一方面攜手光大養老,将京東卓醫技術植入社區場景,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AI算法分析健康風險,為社區老人打造“線上+線下”健康守護閉環。

    中國平安“平安好醫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深挖醫療AI技術應用。從智能問診到輔助診斷,持續探索醫療AI技術賦能場景,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AI醫生”的專業服務,為居家健康管理裝上“智慧大腦”。中國太保追加投資“太醫管家”9.2億元,優化服務流程,打造一站式家庭醫生及管理式醫療服務平台,為居家老人定制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實現“手機即醫生”的便捷服務體驗。

    騰訊健康與萬孚生物聚焦“AI+檢驗”、“AI+健康管理”,利用AI算法優化體外診斷流程,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确性;與泰康保險集團合作,将AI技術融入健康管理場景。悅心健康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披露,計劃在智能醫療和養老繫統中引入機器人技術,借助AI算法與智能穿戴設備,實現對老人健康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分析,以提升服務質量。

    2025年上半年,養老運營機構與科技企業深度協同,從線下養老社區的“智慧守護網”,到線上健康管理的“居家安全盾”,構建全維度、智能化康養服務網絡,“健康+AI”正成為守護銀發群體的核心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李永泉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