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REITs市場規模持續擴張,闆塊分化顯著,二級市場波動中顯韌性,政策破圈與資産創新驅動長期增長潛力。(報告期:2025.07.01-2025.09.28)




觀點指數 2025年三季度,REITs市場報告顯示,C-REITs呈現規模擴張與結構優化並進的特征。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場上市REITs達74只,總市值2212.31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41.43%,形成“新發+擴募”雙輪驅動的格局,如南方萬國數據中心REIT等首批數據中心REITs首日漲停,凸顯稀缺資産與科技屬性雙重價值。
二級市場表現方面,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三季度累計跌2.06%,受股市走強及10年期國債利率上行的影響,呈現“先高位震蕩→中期下行→震蕩回升”三階段特征。分闆塊看,産業園區REITs二級市場分化顯著,優質項目如創金合信首農REIT首日漲28.47%,但二線園區面臨出租率下降的壓力。
政策供給優化,外資首單入局,新上市項目中金唯品會奧萊REIT首日漲26.81%,運營指標穩中有升;住房租賃REITs(8只,市值占比8.3%)受租金回調與利率上行雙重壓力,闆塊跌幅達7.76%,但核心城市需求仍存支撐;倉儲物流類REITs通過擴募提升抗風險能力,如嘉實京東倉儲REIT擴募覆蓋西北、華東節點,二級市場新項目首日溢價成焦點。
香港及海外市場方面,美國REITs市場三季度波動上升(標普地産投資信托指數漲2.34%),闆塊分化明顯,寫字樓、工業、零售、酒店漲幅顯著,住宅及自助倉儲下跌;京東産發籌備新加坡超10億美元REIT,印證亞洲資本對東南亞市場長期看好。香港市場恒生REITs指數漲1.92%,11只REITs總市值1520億港元,領展占七成份額,市場分化顯著,零售物業收入承壓,但酒店旅遊逆勢增長,融資成本下行緩解分派壓力。
整體而言,REITs市場在政策破圈、資産類型立體化、運營韌性修復中邁入規模擴張新周期,同時面臨利率上行、供給擴張、運營效率分化等挑戰,各闆塊表現分化但長期增長潛力受市場認可。
C-REITS篇
市場綜述
總量突破與結構優化並進,REITs市場邁入規模擴張周期
市場整體數量方面,據觀點統計,截止2025年9月中旬,全市場上市的REITs産品達到74只,在6月5日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持續上漲。截至三季度末,總市值達到2212.31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41.43%並持續增長。
期内,一共有6只REITs上市,合計發行規模57.67億元,呈現“新發+擴募”雙輪驅動的格局。作為首批上市的數據中心REITs,南方萬國數據中心REIT與南方潤澤科技數據中心REIT即便身處市場震蕩期,仍實現上市首日即封漲停闆的亮眼表現。這兩只産品憑借底層資産的稀缺屬性脫穎而出:其底層項目均位于國家戰略級算力樞紐——長三角、京津冀國家樞紐節點,區位優勢顯著;同時具備行業領先的高能效表現,PUE值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作為兼具不動産穩定收益屬性與科技成長潛力的創新型資産,這類新型基礎設施REITs在“資産荒”背景下展現出雙重屬性:既可依托不動産特性獲取穩定持有收益,又能通過科技屬性分享數字經濟紅利,成為明确增長驅動、前景廣闊的稀缺投資標的。
其中倉儲物流REITs與消費基礎設施REITs均為10只,分别約占13%,保障租賃住房8只約占11%,園區基礎設施19只,約占25%。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多維政策破圈擴容,從傳統基建向消費、文旅、數字經濟等場景延伸
報告期内,我國在基礎設施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政策層面呈現多維度、跨領域、常态化的推進特征,政策覆蓋消費、文旅、數字經濟、養老、體育等民生與新興産業,並形成“中央統籌+地方試點”的協同格局。
政策覆蓋範圍顯著擴大。本季度政策突破傳統倉儲物流、保障性租賃住房等成熟資産類型,向消費基礎設施、冰雪旅遊景區(如黑龍江4A級以上冰雪景區)、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項目(如廣西AI/數字領域)、文化旅遊設施(河南文旅項目)、體育場地(如國家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等新場景延伸。國家發展改革委《常态化申報推薦工作通知》更明确将市場化租賃住房、專業市場、養老設施等尚無發行案例的資産類型納入探索範圍,形成“成熟資産加速申報+新興資産試點突破”的梯度推進模式。
區域特色與産業導向緊密結合。地方政策凸顯“因地制宜”特征——北京聚焦消費基礎設施,契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黑龍江依托冰雪經濟資源,推動景區基礎設施證券化;廣西結合數字經濟與旅遊養老産業,廣西金融惠企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支持人工智能(AI)、數字、旅遊、養老等領域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河南則側重文旅消費場景的REITs應用。這種“一省一策”的布局既激活地方特色資産,又通過跨區域經驗交流形成全國統一市場的協同效應。
金融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政策明确将REITs作為拓寬資金來源、盤活存量資産的核心工具。例如,《關于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REITs支持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則強調以REITs豐富體育場地供給。這種“金融工具+産業需求”的對接,既解決了基礎設施“融資難、退出難”的問題,又通過市場化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
常态化與制度化推進機制成型。國家發展改革委文件從申報流程、資産類型擴展、審核標準優化三方面構建常态化機制,如明确加快成熟資産申報、加大數據中心等潛力資産組織力度、探索新資産類型發行路徑。這種制度設計標志着我國REITs市場從“試點探索”向“成熟運行”階段過渡,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清晰的預期和操作框架。

資産類型立體化布局,首發擴募覆蓋産業園、清潔能源、商業地産等傳統與新興領域
本季度REITs市場呈現多元資産擴容、擴募生态成熟的特點,首發與擴募項目在資産類型、産業領域、資産組合上體現了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
資産類型覆蓋全面,新興産業與民生領域成重點。首發項目涵蓋産業園(如沈陽國際軟件園、北京電子城)、清潔能源(新疆喀拉喀什河-波波娜水電站)、商業地産(佛山映月湖環宇城、長沙凱德廣場)、倉儲物流(廣州/東莞三項目)及消費基礎設施(蘇州相城天虹購物中心)等傳統與新興資産。擴募項目則聚焦光伏(中航京能光伏)、奧特萊斯(杉井奧特萊斯)、高速公路(大廣高速麻城至浠水段)及智造園(南通/重慶東久智造園),形成“傳統基建+新興産業”的立體布局。其中,新能源項目(如光伏、水電)因符合“雙碳”目標備受關注,消費類商業地産(如購物中心)則通過高出租率(如電子城産業園88.28%)和穩定現金流(如天虹購物中心預測分派率4.53%-4.92%)展現抗周期優勢。
擴募生态趨于成熟,資産組合優化成趨勢。本季度擴募項目(如中航京能光伏、國泰君安東久新經濟産業園)均通過購入同類型優質資産實現規模擴張,形成“首發-擴募-再融資”的閉環。例如,中航京能光伏擴募納入雲南水電站,與原雲南保山光伏項目形成“水電-光伏”互補;東久新經濟産業園擴募則通過長三角與成渝經濟圈的智造園布局,強化區域産業協同。擴募項目的快速通過(如中金唯品會奧特萊斯首發與擴募同步推進),反映了監管對成熟資産擴容的鼓勵态度。

指數波動中顯分化,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三季度累計跌2.06%
報告期内,受股市走強和10年期國債利率收益率上行影響,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變化趨勢在波動中下行,指數呈現“先高位震蕩→中期下行→震蕩回升”的三階段特征。
第一階段為高位震蕩期,自7月初至7月中旬,指數在1100-1116點區間内維持高位運行,市場表現相對平穩。
進入中期下行階段後,自7月下旬起,指數開始逐步走弱。8月15日,人民銀行發布貨币政策執行報告,明确提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範資金空轉”的政策導向,導致市場對降息的預期顯著降溫。受此影響,次一交易日(8月18日),中證REITs指數單日下跌1.7%,創下年内最大單日跌幅。此後,指數延續下行趨勢,于8月19日探底至1054.03點形成階段低點。
自8月下旬起,指數進入震蕩回升階段。至9月17日,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收于1071.32點,較報告期初累計下跌2.06%,但整體呈現企穩回升的态勢。
同期,三季度A股市場呈現高彈性上漲特征,滬深300指數累計漲幅達15%,顯示出較強的市場活力。另一方面,10年期國債收益率顯著上行,截至9月19日已升至1.87%,回升至年内較高水平,對固定收益類資産及REITs市場形成持續壓力。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市場數據顯示,三季度倉儲物流類區間累計漲幅最大為3%,次之為消費基礎設施類,為2.22%。跌幅最大的為保障性租賃住房闆塊,下跌約7.76%,園區基礎設施微跌1.73%。
換手率上,園區基礎設施、消費基礎設施、倉儲物流、保障房這四類REITs的平均區間累計換手率比較接近,在43.97%到48.91%之間。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在投資者結構上,戰略投資者以74%的平均配售比例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網下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18%,公衆散戶占比7.8%。這種分層結構既保障了項目資金的穩定性,又通過網下機構的專業定價能力和公衆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形成了市場化的價格發現機制。
從資産類型維度觀察,消費基礎設施(74.8%)的戰略投資者占比最高,體現這兩類資産對長期穩定資本的強需求;而園區基礎設施(10.3%)的公衆投資者參與度顯著高于其他類型,反映散戶對成熟産業園區的投資偏好。新型基礎設施(如數據中心)網下投資者占比達21%,顯示市場對創新型資産的參與熱情;生态環保類項目戰略投資者占比76%,凸顯政策導向型資産對機構資金的特殊吸引力。
這種結構化特征印證了基礎設施REITs“機構主導、分層參與”的市場設計初衷,既保障了國家戰略項目的資金安全,又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了風險分散和價格發現,為後續産品創新和投資策略優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
經營韌性修復與壓力並存,出租率與利潤率回升
整體而言,資産運營質量在波動中展現修復能力,但盈利端壓力與杠杆水平仍需警惕。
産權類公募REITs近三年經營表現呈現波動中趨穩的态勢。出租率2023年短暫下滑至88.75%後,2024-2025H1回升至90%左右,顯示資産運營韌性;收繳率2023年降至88.33%後快速修復至98%以上,資金回籠能力顯著改善。
核心盈利指標EBITDA利潤率持續承壓,2022-2024年從80.38%降至69.94%,2025H1回升至75.48%,反映成本壓力與運營效率的動态調整。現金分配率保持3.86%-4.92%的區間波動,分紅穩定性較好。基金杠杆率維持108%-111%高位,财務杠杆風險需持續關注。

産業園區REITs
一線城市表現領跑,新上市與擴募項目雙輪驅動資産擴容
産業園區REITs一級市場活躍度顯著,新上市與擴募項目雙輪驅動資産的擴容,但出租率波動凸顯運營壓力。截至目前,闆塊已上市19支REITs,總市值374.81億元,占REITs市場的16.9%,體現市場對産業園區資産的配置需求。創金合信首農REITs作為國内首個聚焦“總部經濟”的科技創新産業園項目,以36.85億元的發行規模、超94%的三年平均出租率及2316億元總認購金額(網下發售比例0.78%、公衆發售比例0.26%)創下北京市屬企業REIT發行新高,首日漲幅28.47%,更是印證了它的稀缺性與來自市場的認可度。
國泰君安臨港創新智造産業園擴募項目則以標準廠房為基礎資産,募集17.23億元購入漕河泾科技綠洲康橋園區,該園區圍繞上海“3+6”重點産業布局,近三年平均出租率超95%,租約結構健康穩定,持續運營能力與增長潛力強勁,成為首單上海市屬國企REITs擴募及標準廠房基礎資産擴募的標杆案例。此外,東北地區首單公募REITs中信建投沈陽國際軟件園REIT獲批。
二級市場分化顯著,優質項目受青睐
二級市場呈現顯著的分化格局,新上市優質項目與存量項目表現冰火兩重天,市場情緒偏謹慎。從2025年7月1日至最新收盤日區間漲跌幅來看,18支園區基礎設施REITs中僅中金聯東科創REIT(4.75%)、招商科創REIT(7.16%)、創金合信首農REIT(34.17%)錄得正收益,其余15支均下跌,其中華泰南京建邺REIT(-12.23%)、中金湖北科投光谷REIT(-11.29%)跌幅超10%,博時蛇口産業園REIT(-5.52%)、華夏合肥高新REIT(-3.29%)等亦表現疲軟。
創金合信首農REIT因“總部經濟+科技創新”的稀缺定位及高出租率支撐,成為二級市場明星;核心城市的科技園區(如北京大興、海澱、楊浦科創)繼續受到産業集聚效應的支撐,表現較好;但二線園區面臨出租率下降、租金壓力等問題。産業園區REITs的表現受運營方的招商能力和政策落地力度的影響較大。随着2025年集中解禁和新增供應的入市,部分中小園區可能面臨現金流壓力。
運營指標波動加劇,盈利壓力持續顯現
近三年産業園區REITs運營指標波動加劇,出租率、收繳率及EBITDA利潤率呈現“先升後降再企穩”的復雜态勢,盈利壓力持續顯現。2022年出租率88.80%、收繳率86.54%、EBITDA利潤率86.07%;
2023年出租率飙升至103.07%(因租戶提前繳費),收繳率微降至85.00%,但EBITDA利潤率大幅躍升至96.94%;2024年各項指標驟降,出租率78.03%、收繳率69.53%、EBITDA利潤率70.58%,反映新增企業租賃需求趨弱,運營機構采取以價換量,導致租金壓力增加。
2025年Q1-Q2數據有所修復,出租率回升至82.67%-84.59%,收繳率從88.57%升至93.09%,EBITDA利潤率從78.17%微升至78.71%,但整體仍低于2022-2023年的水平,顯示運營效率提升與成本壓力並存,需持續關注租金收繳能力恢復及“以價換量”現象對盈利空間壓縮的長期影響。建信中關村REIT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說明,上半年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是,租金價格降低,“以價換量”現象較為明顯,導致租金收入有所下降。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消費基礎設施REITS
政策端供給持續優化,外資首單消費REITs入局
消費基礎設施REITs一級市場呈現強勁擴容,新上市項目憑借稀缺定位與運營韌性獲資金熱捧。已上市的10支REITs總市值386.06億元,占REITs市場17.4%,中金唯品會奧萊REIT以34.8億元的募資額創年内消費類REITs新高,首日漲幅26.81%,印證了市場的認可度。
其底層資産甯波杉井奧特萊斯運營超14年,出租率穩定在98.8%,2022-2024年運營收入與淨收益CAGR分别達8.7%和10.69%,租金坪效394元/月/平方米,居同類前列,凸顯“新零售+奧萊”模式的長期競争力。9月22日,華夏中海商業REIT取得中國證監會準予注冊批復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無異議函,同時等待上市的外資首單REITs——華夏凱德商業REIT等項目進一步豐富供給,形成“成熟資産+新興業态”的擴容格局。
刺激政策疊加節日消費復蘇,底層資産業績驅動REITS提升
二級市場呈現“新上市REITs領漲、存量REITs分化”的格局,消費復蘇與政策利好構成上漲核心動力。2025年7月1日以來,消費基礎設施REITs區間漲跌幅分化顯著:中金唯品會奧萊REIT以26.47%的漲幅領漲,華夏華潤商業REIT(4.99%)、華夏金茂商業REIT(5.26%)亦錄得正收益,而部分存量項目如中金中國綠發商業REIT(-6.49%)承壓。
新上市項目因高出租率、穩定現金流及“新零售”稀缺標簽受資金追捧,反映市場對消費基礎設施長期價值的信心。随着國内經濟回暖,居民消費信心增強,消費支出增加。2025年五一,全國出遊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總花費1802.69億元,增長8.0%;端午購物中心日均客流2.43萬人次,同比大增13.5%。消費熱潮直接帶動消費基礎設施REITs底層資産業績提升,驗證了市場對其長期價值的認可。
高出租率源于優質底層資産項目的貢獻,例如:中報披露華夏華潤商業REITs的底層資産青島萬象城收繳率達100%。出租率維持在99.03%的高位,租金單價水平提升至418.40元/平方米/月,較上年同期增長9.18%,體現租金收繳能力優異,利潤率提升則反映了成本管控與收益增長的協同效應。
運營指標維持高位穩定,出租率、收繳率及利潤率呈現“穩中有升”的态勢,彰顯資産質量與運營效率。2024年出租率97.68%、收繳率99.45%、EBITDA利潤率62.59%;2025Q2出租率97.13%、收繳率99.50%、利潤率67.21%,顯示運營韌性持續增強。
此外,9月15日,商務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明确将社區商業基礎設施納入REITs優先支持範圍。
通知提出,優先支持保障基本民生的社區商業綜合體、鄰里中心、百貨商場、菜市場等消費基礎設施項目發行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REITs)。觀點指數認為,未來,我國有望進一步加大對消費類基礎設施項目REITs發行和基金重組的支持力度。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住房租賃REITS
租金回調預期疊加利率上行,二級市場闆塊承壓下滑
租賃住房行業目前已上市8支REITs,該闆塊總市值約184.45億元,占REITS市場的8.3%。此外,短期内,10年期國債收益率顯著上行,截至9月19日己升至1.87%,回升至年内較高水平,保租房作為長久期資産,對利率調整敏感性高,房租價格持續回調與保租房供給持續大增,對住房租賃REITs未來租金收入與分紅率的影響較大。
住房租賃REITs市場面臨“供給擴張+利率上行”的雙重挑戰,市場情緒偏謹慎。已上市8支REITs總市值規模相對較小且擴容受限。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87%高位,保租房作為長久期資産對利率調整高度敏感,資金成本上升直接壓制估值。
同時,保租房供給持續增加與房租價格回調形成“供給過剩-租金承壓”的負向循環,導致投資者對未來租金收入與分紅率預期悲觀,一級市場發行及擴募難度增加。地域上,一線及強二線城市保租房項目雖受益于人口流入需求支撐,但供給放量導致局部區域租金增速放緩;政府雖持續推動保租房建設,但租金管控、土地供應政策等約束了項目的收益空間,加劇一級市場壓力。
其中跌幅在9%以上的REITs為:華夏基金華潤有巢REIT(-9.62%)、匯添富上海地産租賃住房REIT(-9.66%)。二級市場呈現“無差别下跌”的态勢,市場對保租房REITs短期運營風險集中釋放。2025年7月1日以來,所有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區間漲跌幅均為負值,跌幅從-3.77%至-9.67%不等,反映投資者對保租房租金回調、利率上行等風險的擔憂。
地域上,不同城市項目表現分化且整體承壓,但核心城市(群)仍具增長動能。從一線城市看,近五年除北京、上海外,多數一、二線城市保持人口淨流入狀态;參考海外經驗,在城鎮化率增速放緩階段,核心城市(城市群)因産業集聚、資源集中仍具備較強人口吸引力,未來人口增長動能持續。
此外,青年群體晚婚晚育、高購房壓力導致租賃周期延長,進一步催生租賃住房需求;而二線城市項目則面臨更大的供給壓力與人口流入放緩風險,需關注區域供需平衡及政策導向對項目運營的影響。
保租房供給壓力仍存,部分市場化項目探索多元收入
運營指標呈現“出租率回升、收繳率穩定、利潤率承壓”的波動特征,資産質量與運營效率存在區域差異。出租率2024年降至91.39%後,2025年Q2回升至96.13%,顯示需求端有所修復;收繳率持續高企(2025Q2達99.17%),體現租金收繳能力優異;但EBITDA利潤率從2022年的86.16%持續降至2024年76.66%,2025年Q2僅微升至77.25%,反映成本上升或收益增長放緩的盈利壓力。
地域上,一線城市項目依托人口流入與産業集聚,出租率與租金水平相對穩定;二線城市項目則受供給增加影響,租金增長受限。政策層面,保租房“保基本”定位下租金管控政策持續,疊加土地、稅收等成本剛性,需長期關注盈利空間的壓縮問題。
同時,部分市場化項目探索多元收入(如配套商業、社區服務),或為運營效率提升提供新路徑。例如:華潤有巢REIT中報顯示項目公司通過自有房屋租賃、商鋪管理費、停車場經營等多元收入模式,實現服務收入230萬元,占本期總收入的比例達12.55%。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倉儲物流REITs
首單民企倉儲物流類REITs正式啟動擴募,提升抗風險與成長性
倉儲物流行業目前已上市10支REITs,該闆塊總市值約258.30億元,占REITs市場的11.66%。
7月4日,首單民企倉儲物流類REITs正式啟動擴募,嘉實京東倉儲REIT拟擴募並新購入西安、合肥兩個成熟智能物流園區,合計建面25.28萬平方米,此舉是基金對投資策略的深化實踐。通過覆蓋西北、華東核心物流節點,既補充了現有資産組合的區域空白,又實現了“成熟資産+戰略區域”的雙重布局。
西安項目依托國際港務區區位優勢,可承接中歐班列物流需求;合肥項目受益于長三角經濟圈産業升級。兩項目均具備穩定現金流與成長潛力。此輪擴募不僅可分散資産組合風險,更通過“存量+增量”的資産組合優化,使基金在獲取穩定租金收入的同時,獲得區域經濟成長帶來的資産增值機會,符合倉儲物流REITs“現金流穩定+成長性”的核心邏輯。
此外,全球最大物流REITs安博發起的華夏安博倉儲REIT于9月22日獲批,首發資産來自安博中國旗下的三個優質倉儲物流項目,分别為安博廣州開發區物流中心、安博東莞石排物流中心和安博東莞洪梅物流中心。這三處資産均位于倉儲物流需求高度旺盛的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等多個大中城市。
該産品也是目前已上市及申報中的倉儲物流類REITs中唯一全部資産均位于大灣區的REITs。三處資産均主要用于城市配送,服務于周邊居民和産業的剛性需求,受外貿政策波動影響較小。三處物流資産的目前評估總值約21.71億元。
二級市場表現分化顯著,新項目首日溢價成焦點
倉儲物流REITs二級市場呈現明顯分化格局,中銀中外運倉儲物流REIT以26.3351%的區間漲幅領跑,主要得益于其作為國内首單央企倉儲物流REITs的身份——發行溢價16.16%、首日開盤價4.00元、首日漲幅達22%,市場對其稀缺性與資産質量給予高度認可。
嘉實京東倉儲REIT亦表現穩健,漲幅8.94%,反映市場對京東物流運營能力與資産質量的長期信心。
而部分項目如中金普洛斯REIT(-5.43%)、中航易商倉儲物流REIT(-6.37%)則出現負增長,主要受經濟周期波動、資産運營效率差異等因素影響。
整體來看,二級市場表現既反映了投資者對不同資産質量、運營能力的差異化定價,也體現新上市項目因發行溢價與首日漲幅成為階段性市場焦點,而存量項目則需通過持續穩定的運營表現維持市場信心。
運營市場在波動中顯韌性,強周期屬性與效率提升並存
倉儲物流REITs運營指標呈現“出租率波動、收繳率穩定、利潤率周期性調整”的特征,行業強周期屬性與運營效率提升並存。
依據仲量聯行數據,2025上半年全國高標倉平均有效租金同比下降7.4%至0.89元/平方米/天,反映市場短期調整壓力。這一趨勢與倉儲物流REITs整體EBITDA利潤率波動相呼應——2024年升至83.04%後,2025Q1降至68.83%,Q2回升至73.87%,體現“租金下行-成本控制-利潤率修復”的動态平衡過程。全國層面需求端受經濟周期、電商滲透率增速放緩影響,但核心區域高標倉需求韌性仍存,如長三角、大灣區淨吸納量增長。
收繳率2023年達99.51%後降至2024年的94.49%,2025Q2回升至94.89%,體現租金回收能力受經濟環境沖擊但逐步修復,發行人自租比例較高起到下行周期緩沖的作用。
EBITDA利潤率波動顯著:2024年升至83.04%,因成本控制與租金調整;2025Q1降至68.83%後Q2回升至73.87%,反映運營效率提升(如自動化設備、綠色改造)與成本壓力(如土地、能源成本)的動态平衡。
行業韌性主要得益于頭部運營商的資源整合能力突出、資産組合分散度較高、核心區域物流需求的長期穩定性以及發行人自租比例較高(如京東繫REITs),下行周期緩沖效果明顯等因素。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海外及香港篇
海外篇:海外REITs市場現結構性機會,REITs内部闆塊顯著分化
2025年三季度,美國REITs市場在宏觀經濟與政策調整的交織影響下,呈現波動上升的态勢,標普美國房地産投資信托指數自7月初346.74點起步,至9月18日收于354.86點,累計漲幅約2.34%,期間雖經歷了多次調整,但長期上行趨勢未改,反映出市場對房地産闆塊的信心修復與結構性機會的挖掘。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經濟環境與政策驅動,降息預期落地支撐現金流敏感型資産。本季度市場核心邏輯圍繞美聯儲貨币政策轉向展開。8月非農就業數據遠低于預期,疊加通脹壓力緩和,強化了市場對9月降息的預期並最終落地。降息直接降低REITs融資成本,尤其利好對現金流敏感的消費類(如零售購物中心、體驗式商業)和倉儲物流類REITs——這類資産依賴持續現金流覆蓋利息支出,利率下行可顯著提升其淨營運收入與估值水平。
總體來看,三季度美股REITs市場呈現“商業地産強、住宅弱,物流穩、科技基建分化”的格局。盡管整體指數上行,但REITs内部呈現顯著分化。寫字樓REITs在三季度表現最為突出,漲幅達13.96%,主要受益于商業地産市場的回暖及辦公空間需求的持續釋放。遠程辦公常态化背景下,優質寫字樓因配套完善、地段優越成為企業首選,租金與資産價值同步提升。
工業REITs以8.13%的漲幅位列第二梯隊,其底層資産對應倉儲物流與産業園區,充分受益于電商物流持續擴張及制造業升級帶來的倉儲需求增長。
零售REITs以7.09%的漲幅緊随其後,直接映射了居民消費復蘇與線下零售回暖的宏觀趨勢。商場、購物中心等消費場景在場景創新、體驗升級的推動下,客流量與銷售額雙增,帶動租金與資産估值上行。酒店及度假村REITs以10.89%的漲幅同樣搶眼。
負增長闆塊中,多戶住宅REITs與單戶住宅REITs分别下跌4.14%與4.77%,這主要受通貨膨脹超預期,高利率環境抑制購房需求、租金增長放緩的影響。
自助式倉儲REITs下跌2.30%,一方面是因為前期市場估值過高,存在回調壓力;另一方面是因為全球關稅政策疊加效應引發需求放緩,美國自7月中下旬起陸續确定與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稅率,雖大部分國家最終稅率低于4月2日初次提出的水平,但仍有相當數量國家稅率高于當時預期;從整體關稅調整幅度看,美國對全球所有國家平均上調約15ppt,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倉儲需求增長放緩的擔憂,最終反映在市場的下跌情緒中。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值得關注的是,據路透社消息,中國電商巨頭京東旗下基礎設施投資與資産管理平台京東産發,正攜手瑞士合衆集團及亞洲投資機構高瓴支持的易達希爾地産,共同籌備在新加坡設立資産規模超10億美元(約合72億元人民币)的房地産投資信托(REIT)。這将是新加坡REIT市場逾一年來最大規模的新晉基金。
這一動作不僅印證了亞洲資本對東南亞房地産市場的長期看好,更側面反映全球投資者對REITs作為資産配置工具的認可度提升——尤其是在低利率環境下,REITs的高分紅特性與抗通脹屬性更顯稀缺。
展望後市,美聯儲貨币政策節奏、經濟增長動能及通脹粘性将成為關鍵變量。若經濟實現軟着陸,商業地産需求有望逐步復蘇;但若衰退風險上升,部分高杠杆物業可能面臨再融資的壓力。
香港篇:市場分化顯著,物業收入承壓與融資成本下行並存
恒生房地産信托基金指數在波動中呈現上行趨勢,8月12日收于3308.7點後回落至3164.91點,較期初上漲約1.92%,反映市場在短期調整中仍實現淨增長。這種波動既體現了投資者對香港REITs短期情緒的復雜性,也凸顯了融資成本下行對市場壓力的緩解作用,整體呈現“穩中有升”的态勢。

數據來源:WIND,觀點指數整理
截止2025年三季度末,中國香港共有11只上市REITs,香港11只上市REITs總市值突破1500億港元,市場集中度極高,其中領展房産基金占據近七成份額,凸顯其作為亞洲最大房地産信托基金的主導地位。
越秀房産信托基金作為首個内地物業REITs,與招商局商業房托在三季度末漲幅顯著,分别達9.19%和9.34%;而富豪産業信托、順豐房托則跌幅靠前,分别為-3.44%和-2.75%,市場分化源于底層資産類型及區域布局差異,如領展以零售物業為主鞏固規模優勢,部分REITs因酒店、物流等資産類别或區域經濟壓力表現弱勢。
物業收入普降與零售物業主導。中報顯示,越秀房産基金上半年收入總額9.66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6.6%,物業收入6.79億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6%;置富産業信托收益8.55億港元,同比下滑2%,物業收入淨額6.13億港元,同比下滑3.2%;陽光房地産基金收益3.91億港元,同比下滑4.8%,物業收入淨額3.07億港元,同比下滑5.4%。
零售物業雖占市值超七成,且主要由領展貢獻,但受消費疲弱、租金調整影響,收入普遍承壓,寫字樓、物流業亦面臨租金下行壓力。
物業類型表現分化,酒店旅遊逆勢增長。盡管寫字樓、零售物業承壓,酒店及旅遊業卻實現量價齊升。越秀房産基金旗下廣州IFC雅詩閣服務式公寓上半年經營收入6030萬元人民币,創歷史新高;廣州四季酒店客房收入1.9億元人民币,平均入住率80.1%,同比增長1.1個百分點。
匯賢産業信托旗下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平均入住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54.8%躍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1.5%,沈陽威斯汀酒店平均入住率由49.7%上升至52.3%。這種分化源于展會經濟(如廣交會)及消費場景復蘇對酒店旅遊的拉動作用,而物流業雖出租率穩定,但受關稅戰影響,大灣區跨境電商客戶擴張謹慎,租務市場面臨壓力。
融資成本下行緩解分派壓力,融資成本普降成為纾緩REITs分派壓力的關鍵因素。越秀房産基金報告期内融資成本4.03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5%,節省6300萬元人民币,平均融資成本降至近三年低位;陽光房地産基金加權平均融資成本3.7%,去年同期為4.2%;
置富産業信托融資成本按年減少12.6%至1.73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為1.98億港元。融資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回落及流動性改善,直接減輕REITs财務負擔,提升可分派收入空間,反映宏觀貨币政策對REITs财務健康的積極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陳鵬澤
審校:陳朗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