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消費也是消費,且可能是人一生當中最大、最離不開的一項消費。”
楊光華 當前有四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現在如何勸老百姓買房;開發商從哪里借錢;明天還有什麼房産政策;房價什麼時候不跌。
“這四個問題,我都給不了答案。”
8月13日,經濟學家陳淮在2025年博鰲房地産論壇上坦言。
陳淮認為,我們正處于工業化中後期,房地産等産能過剩是常态。房價問題的根源在于城市結構失衡。超大城市過度發展,二三線城市未能實現相應的協調發展,這直接導致人口過度向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集中的超大城市涌入。
他堅定相信,想擴大消費、擴大需求與改善預期,就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有産,買房子就是讓越來越多老百姓成為有産一族。
對于消費的問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表示,“目前中國經濟主要問題在于需求不足。”
“住房消費也是消費,且可能是人一生當中最大、最離不開的一項消費。”
樊綱表示,中國經濟走到目前這個階段,實物消費已産能過剩,服務性消費還有待發展,尤其是醫療、康養、娛樂、時尚、旅遊,包括公共服務、私人服務。
“過去,各級政府在資金分配上,多傾向于補貼企業、供給側及生産力,對消費重視不足。如今,消費補貼成為新趨勢,鼓勵其積極消費,進而支撐市場。這種補貼方式,能夠有效将資金傳導至供給側,形成需求拉動供給的良性循環。”
對于房地産行業來說,庫存産能過剩、需求不足、預期消極等,帶來市場持續低迷。我們能借鑒好的經驗,尊重市場規律,房地産市場一定能好起來。
談到房價與消費,“在過去20年房地産價格上漲的時候,中國的消費占GDP的比重並沒有上升,甚至有時候是下降的。”知名經濟學家洪灏表示,現在我們借鑒房價下行周期的經驗,我們看到中國的房價與收入的比例,已經消化了一半,但是還有一半的路要走。
洪灏說,中國人並不是不消費。從兩個角度來看消費:一個是長期的、趨勢性的消費升級或者降級,這跟人口趨勢、房地産價格走勢,跟整個中國房地産闆塊的周期息息相關。按照現在來看,人口趨勢是非常難逆轉的。房地産的趨勢,短期也很難發生趨勢性的改變。
他的觀點代表大多數悲觀派,但在當前刺激經濟的大背景下,房地産消費被提上日程,短周期波動,長周期依然前景光明。
當天,觀點指數發布《2025中國房地産全産業鍊發展白皮書》顯示,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中海地産、華潤置地穩居全國前三。招商蛇口、萬科、綠城中國、建發也成功跻身500億元以上梯隊。
報告認為,上半年市場結構性分化持續深化,“好房子”建設政策加速落地,改善型需求主導市場。改善型住宅主力客群為35-50歲中高端群體,高得房率、低容積率、全屋智能、“好社區”等標簽成為熱銷項目特征。
論壇上,“好房子”的標準與定義被反復提起。未來房地産的新賽道,就是好房子、好服務、好生活。
文|楊光華(地産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