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頤養新挑戰 | 2024年7月養老服務發展報告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4-07-30 18:04

  • 近年來,适老化改造業務發展走向深入,居家養老用品市場快速崛起,養老行業的規範政策進入了機構、居家兩手抓的階段。(報告期:2024.06.27-2024.07.30)


    觀點指數 泰康之家補強社區服務,融入城心社區成共識 期内的開業動态方面,大家的家·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區和成都中國太平·芙蓉人家項目均在7月開業。大家的家還同時與微醫集團簽署全國性戰略合作協議;新項目落地上,太保家園·蘇州國際頤養社區落地蘇州,泰康之家在北京連拿兩宗地,将建設西北旺養老項目和北清路養老項目,其中西河沿項目是泰康首個網格化項目,更是公建民營項目。

    民政部連發5項養老新標,機構、居家兩手抓 期内,養老政策方面繼續有新動作,民政部更是連續發布5項養老行業最新標準,並于8月1日起實施,既有對養老機構設施的規範,亦涵蓋對居家養老設備的要求。近年來,适老化改造業務發展走向深入,居家養老用品市場快速崛起,養老行業的規範政策走入了機構、居家兩手抓的時代,多方面同步規範,避免厚此薄彼。

    跨區域合作活用資源,異地養老堵點待破 跨城養老模式已成為許多一線城市老年人的新選擇。采取跨城養老的老人訴求明确:一方面,希望花費同樣的價格住進更加舒适宜居的養老機構;另一方面,可以享受異地養老機構提供的醫療、康復、護理等多元服務。

    泰康之家補強社區服務,融入城心社區成共識

    報告期内,觀點指數重點觀察的樣本企業中,有多家錄得新項目動态,主要以險資企業為主。

    開業動态方面,大家的家·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區和成都中國太平·芙蓉人家項目均在7月開業,大家的家還同時與微醫集團簽署全國性戰略合作協議。天津項目之後,預計2024年大家保險還将有城心醫養社區陸續開業。截至2024年6月底,大家的家已在全國布局17個城心醫養社區。

    新項目落地上,太保家園·蘇州國際頤養社區落地蘇州,泰康之家在北京連拿兩宗地,将建設西北旺養老項目和北清路養老項目。

    近期大家養老股權轉讓方面,實際上是轉讓集團旗下大家養老100%股權,大家的家養老社區依然由“大家健投”運營。換言之,挂牌中所指“大家養老”是養老保險業務公司,而非養老服務業務公司,所以此次挂牌不影響大家的家社區建設和日常服務。大家保險集團旗下各子公司與客戶簽訂的社區入住權益不受影響。

    據觀點指數調研發現,對比以泰康為代表的險企打造的CCRC社區,城心養老公寓是更符合當前老年人需求的機構養老産品,這也是大家的家、復星康養等在主力打造的産品。然而,城心項目在選址、客戶定位、業态組合、成本控制等方面要求更高,定價難度更大。

    不過,泰康之家亦有轉變。

    據了解,與泰康之家以往的項目不同,西河沿項目是泰康首個網格化項目,更是公建民營項目,着眼于城中居住社區,将向各周邊社區提供友鄰餐廳、老年大學等服務設施,具備明顯的社區嵌入式養老項目特征。項目總建築面積約4200平方米,可提供約100張養老床位。

    至此,泰康之家已在首都北京布局4個養老項目,涵蓋CCRC社區、護理機構及公建民營三種類型,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産品結構。

    民政部連發5項養老新標,機構、居家兩手抓

    期内,養老政策面繼續有新動作,民政部更是接連發布5項養老行業最新標準,並将于8月1号起實施,既有對養老機構設施的規範,亦涵蓋對居家養老設備的要求。

    由于傳統養老觀念,我國老年人更傾向于居家養老,這就衍生了龐大的居家養老設施、适老化設備的需求。很多養老設施和産品的生産廠商,以及養老服務機構,在為養老機構服務的同時,希望開拓居家養老市場。

    不過在此之前,針對居家養老設施,适老化改造的規範性文件,大多由地方自行制定,實驗性質比較濃,缺乏全國“一盤棋”的頂層設計。

    因此,8月實行的這一繫列規範性文件,對于養老機構、提供居家養老産品的廠商,以及從事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服務商而言,都具有現實意義。

    于老年人而言,居家上門養老服務走向專業化規範化建設,能有效提升其對該項服務的認可,帶動老年人消費意願的提升。對于養老行業而言,行業的規範管理能提高全行業的管理水平,形成一定的技術門檻,防止“劣币驅逐良币”,形成以供給創造需求、以需求牽引供給的良性循環。

    從以往政策來看,針對養老行業的規範,大多落腳于養老機構的發展,着眼于入駐機構的老年人權益的維護。然而。從我國養老現實來看,入住機構的老年人仍是少數,更多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堅守常住的社區,並尋求進行居家适老化改造。

    近年來,适老化改造業務發展走向深入,居家養老用品市場快速崛起,養老行業的規範政策進入了機構、居家兩手抓的階段,多方面同步規範,避免厚此薄彼。

    跨區域合作活用資源,異地養老堵點待破

    随着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當地政府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題。以長三角地區為例,老年人口已達到4789萬,占戶籍人口的22.2%,超出了全國平均水平。

    期内,央視專欄節目對跨城養老的模式做了專題報道,提到該養老模式已成為許多一線城市老年人的新選擇。

    所謂跨城養老,業内習慣稱為異地養老,即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老年人,前往周邊生活環境良好、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開啟新的晚年生活的一種養老方式。

    近期,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門簽署的《京津冀民政事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議》,旨在通過養老服務的協同發展、人才培養、標準互通互認及優質項目推薦,解決養老服務問題。北京、天津與河北省六城市間的合作協議,已使4700多名老年人得以在河北、天津養老。

    為推進異地養老,滬蘇浙皖三省一市近年推動醫保和長期護理險異地結算,上海市自2021年起已啟動多批次延伸結算試點,覆蓋蘇浙皖三省12個市。

    粵港澳大灣區的廣州南沙區,作為全國首個跨境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與香港、澳門養老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南沙區養老院成為國内首家正式收住港澳老年人的公辦養老機構。

    企業方面,如椿萱茂與香港九龍樂善堂簽署合作備忘錄,今年更多次組織港人考察團到大灣區項目考察。

    旅居養老方面,親和源在今年先後開啟了雲南騰沖和河南三城(洛陽·登封·鄭州)的旅居活動;綠地康養期内再推旅居産品,該産品為上海長者專屬定制,去往甯夏7天6晚。

    親和旅居則剛結束了“探峰仙寓,避暑池州”五天四晚的所有行程,旅居團共計32人,由親和源會員、會員家屬、權益人、員工家屬組成的旅居團平均年齡為76歲,其中,4位團員超過90歲,最長者已達94歲。

    實際上,采取跨城養老的老年人訴求很簡單。一方面,希望花同樣的價格住進更加舒适宜居的養老機構;另一方面,希望這些異地養老機構能提供合适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

    這些問題的解決,在于如何将養老險、護理險的異地支付渠道打通,並在一線城市周邊的機構做好“醫養結合”。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