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區民政局與發改委10月11日聯合印發《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确優化養老機構床位布局並推廣短托住養服務。
截至2024年已有近10萬名65歲及以上香港老人定居廣東,十年增長逾四成,港資養老機構在中山等地推出開放式醫養綜合體。
中央财政已下達首批養老服務消費補貼11.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補貼,項目繫全國首次實施。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養老機構和設施達40.6萬個、床位799.3萬,護理型床位占比升至65.7%。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繫統登記老年志願者5358萬人,累計服務時長16.4億小時,銀發力量助推中國式現代化。
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十四五期間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9.0歲,較2020年提高1.07歲;截至2024年底,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22%,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億,占比15.6%,標志着我國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披露,十四五期間全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萬戶,各類津貼補貼共惠及4945.2萬老年人。
國投健康在北京成立國投健康養老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00萬元,由國投健康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法定代表人譚疆宜。
旨在資助選擇赴粵養老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長者入住“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下的指定安老院,提升生活質素。
該項目深度融合了裕華城投和福美實業的本地資源優勢,以及椿萱茂多年積累的專業運營經驗,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區域高品質養老服務的新標杆。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報告顯示,2024年地方養老基金投資收益額1056.88億元,收益率5.52%。
人社部副部長李忠在國新辦發布會上披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自2016年底啟動投資運營以來連續8年實現正收益,年均投資收益率5.15%,目前投資運營規模達2.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翻番。
國家醫保局印發《國家長期護理保險服務項目目錄(試行)》,明确36項服務,要求新開展地區不得随意調整範圍,原試點城市3年内逐步統一。
青島高新區規劃山東康復(銀發經濟)産業園先導區,總投資10億元,打造集研發、生産、檢測、轉化與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康復産業集聚平台。
國壽養老産業投資基金在南京新設國壽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約3.23億元,業務涵蓋健康咨詢、養老及陪護服務。
争創一家國家級高水平銀發經濟産業園,打造15家以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銀發經濟知名企業和一批品牌産品,推動30項以上産品進入國家推廣目錄。
吉林省出台行動計劃,支持養老龍頭連鎖化集團化,2030年将建成1個省級、9個市級及若幹縣級銀發産業園區。
9月19日,中國武夷董事長鄭景昌率隊考察力高健康生活南昌康養項目,雙方拟在平台搭建、運營創新及數字化賦能領域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