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示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審核結果,多家車企補貼金額遭核減,最高達1.4億元,總額約8.6億元,主要因車輛憑證不全及運行數據缺失。
欣旺達宣布計劃2026年推出首代全固态電池,2027年推出第二代産品,加速布局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技術。
中國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6月動力電池産量達129.2GWh,環比增長4.6%,同比大增51.4%;上半年累計産量697.3GWh,同比增長60.4%,凸顯行業持續擴張态勢。
中集安瑞科與江蘇中純氫能簽署戰略協議,首個共建綠氫項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在新疆落地,聚焦液驅氫能壓縮機技術應用。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綠電直連模式可提升發電利用率並降低用戶碳排放,出口型企業需求将推動其快速發展。該模式下80%自用電量需繳費,但線損及輸配成本壓降可節省度電成本,收益由電源與負荷共享,經濟性顯著。
該協議将在2035年前投資于英國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項目,重點關注海上風電和氫能,以推動經濟增長。
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較“十三五”末期的492萬輛增長超過5倍。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袁達透露,截至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達1281.8萬台,較十四五初期增長顯著,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普及。
中國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推動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華泰證券研報預計将加速行業滲透率提升,設備企業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有望改善。
中國最大綠色氫氨一體化項目在内蒙古赤峰投産,一期年産32萬噸綠色合成氨,采用風電光伏電解水制氫技術,實現全鍊條低碳生産,標志着該産業進入規模化商業運營階段。
2025年6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111.1萬輛,同比增長29.7%;上半年累計零售546.8萬輛,增長33.3%。
國家能源集團旗下龍源電力獲批在廣西北流市建設500兆瓦/1000兆瓦時共享儲能電站,采用磷酸鐵锂電池技術,建成後年充放電量2.5億千瓦時,可減少標準煤7.5萬噸及二氧化碳排放19.5萬噸。
隆基綠能(中國)7月8日在青島成立全資新能源子公司青島耀啟新能源,注冊資本100萬元,業務涵蓋發電技術服務、儲能技術及光伏設備租賃等領域,進一步拓展新能源産業鍊布局。
博世與北京中電豐業簽署協議,将提供HybrionPEM電解槽産品,支持後者開發規模超1兆瓦的大型制氫繫統。
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新規,提出到2027年底全國大功率充電設施超10萬台目標,刺激充電樁概念股集體上漲。
其中提出,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和電力資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場景為重點,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學合理做好大功率充電設施發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