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環境局7月10日發布《北京市碳普惠管理辦法(試行)》,9月1日起實施。該辦法将市民綠色出行、節能行為量化為碳資産,通過碳排放交易實現經濟激勵,重點支持低碳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推動城市綠色發展。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突破4億噸,回收價值達1.3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025年綠色貸款投放量突破5000億元,余額占比近30%,累計投放規模超3萬億元。
中國三部門聯合發文推進零碳園區建設,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淘汰落後産能,支持企業節能改造。政策鼓勵建設零碳工廠,並允許園區以虛拟電廠形式參與電力市場,以提升能源效率與繫統穩定性。
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發文推動零碳園區建設,将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銀行信貸及企業債券等渠道提供資金支持。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指出,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綠色貸款余額達40.6萬億元,綠色債券余額2.13萬億元。煤電、鋼鐵等四大行業轉型金融標準覆蓋20多個省市。
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已達40.6萬億元,綠色債券余額2.13萬億元,累計發行超過4.33萬億元。
雄安新區首個全生命周期近零碳變電站——復興220千伏站6月30日投運,變電容量360兆伏安,采用15項低碳技術和8項綠色解決方案,将為啟動區核心區域及北京疏解企業、高校提供電力支撐。
首鋼朗澤全球發售2015.98萬股H股,最高發售價18.88港元,預期7月9日上市。
其中提出,到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體繫逐步完善,標準化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
世界銀行批準2.5億美元貸款支持中國河北省低碳城市項目,期限30年,執行期為2025-2030年。該項目旨在助力石家莊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河北省低碳轉型,支持中國實現減排目標。
亞洲開發銀行與華夏銀行啟動零碳園區金融服務項目,首批50億元資金支持産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北京BIOPARK國際醫藥創新公園加入,助力醫藥健康産業創新與綠色發展。
SHEIN在中國實施60項能效措施,預計年減碳1.3萬噸,相當于種植107萬棵樹。其廣州增城百億級供應鍊項目将安裝光伏繫統,年省標準煤8121噸,減排2.2萬噸二氧化碳,高峰期可吸納10萬就業。
據了解,會議審議通過《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要求完善碳排放標準,加快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審議通過《海南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要求充分釋放政策效能,引導金融機構将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廣東證監局等九部門制定了《關于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工作方案》,統籌做好廣東綠色金融大文章,助力廣東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全方位推進美麗廣東建設。
方案指出将着力培育碳專業服務業等特色綠色産業,同時鞏固提升生态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等既有綠色産業。此舉措對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意義重大,能推動産業發展、助力城市綠色轉型並提升城市副中心産業競争力,打造綠色發展新引擎。
6月4日,北京市發改委等聯合印發《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綠色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至2027年,城市副中心綠色企業超300家,綠色技術發明專利年均增20%,建1個産業集聚區。2035年,專利年均增15%,形成3個以上集聚區,推動綠色經濟及産業升級。
6月4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行80億人民币債券,含40億綠色及40億基礎建設債券,息票率2.60%至2.70%。獲標普AA+等穩定評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能源局發布意見,提升電力服務並支持綠電應用。将推動分布式光伏接入與發展,鼓勵重點單位使用綠電,優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确保綠色出行需求。
陳茂波對香港智慧低碳發展創新聯盟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充分利用聯盟成員的資源和網絡,推進政、産、學、研、投跨界别的合作和創新,打造聯盟成為綠色低碳技術的示範窗口,讓綠色技術的研究成果得以更普及應用,同時也促進這個領域的科技生态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