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重慶低空經濟共保體成立,19家成員單位與16家單位簽約,風險保額6115萬元,推出專屬産品“渝低空保”。
珠海市委财經委8月26日會議提出,将制定低空經濟政策包,培育標杆企業並推動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場景落地。
雙方計劃圍繞VT35繫列産品的全鍊條發展,将在合肥投資建設集研發測試、生産制造、适航取證、供應鍊管理、銷售運營、人才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基地。
該公司新增珠海紅寶石建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為股東。同時,公司注冊資本由1億人民币增至1.54億人民币,增幅54%。
雲南發布支持低空經濟若幹措施,對産業鍊突出貢獻項目最高獎1000萬元,試點園區每年最高獲5000萬元,並發放2000萬元消費券促低空文旅消費。
鄂州市城控低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8月13日成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李志文。該公司由鄂州市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業務涵蓋通用航空服務、航空器生産維修及機場運營等,旨在推動低空經濟領域發展。
7月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增加值飙升80.8%,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增長21%,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24%,民用無人機産量增長18.9%。規模以上數字産品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凸顯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的強勁驅動作用。
深圳市龍華區出讓25.8萬平方米土地建直升機場,起始價5330萬元,須1.5年内開工,3.5年内竣工。
億航智能副總裁薛鵬發表主題演講表示低空經濟接下來要成熟的一個領域是載人飛行器,另外一個領域是飛行器體驗、觀光方面的應用。
8月13日,海鷗飛行汽車集團全球總部項目在蘇州吳江太湖新城開工,總投資約10億元,達産後預計年産飛行器3000台,年銷售額8億元。
薛鵬認為,低空經濟與地産結合,核心就是指向低空經濟的“經濟”兩個字。當前兩者有機遇相互結合,但設施投建運營主體不明,若能至少對地市層面的整體布局進行統籌規劃,結合發展,未來會有較好的前景。
“低空經濟就是三分在天,七分在地;低空在天,經濟在地。我們要在地面多做一些業務部署,産生經濟效益,這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本質。”
中國海油、中信海直與峰飛航空8月3日在深圳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物資運輸,采用自主研發的2噸級凱瑞鷗機型。該機型是全球首款同時獲得型号合格證、生産許可證和适航證的eVTOL,標志着我國在遠海低空物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粵港澳大灣區首條跨城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在珠海唐家港至廣州穗港碼頭間開通,標志着“廣珠低空通道”的打通。
深圳市發改委規劃2026年底前建成深汕通用機場並穩定場址,同時推進龍華樟坑徑直升機場投用及南頭機場搬遷,以提升直升機和eVTOL服務能力,強化低空領域研發制造基礎。
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點1200個以上,開通載人、載貨飛行等各類低空商業航線1000條以上,直升機、eVTOL起降設施1公里半徑覆蓋建成區面積比例突破50%,“2小時同城、4小時跨城”低空快送服務覆蓋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過70%。
廣州開發區與黃埔區發布3+9+N低空起降點布局體繫,包括3個樞紐、9個場站和N個起降點,将打造商務觀光、物流等空中通道,支持醫療物資運輸和政務巡檢等航線,同時成立産業聯合會推動政策落地,標志着區域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沈陽航空産業集團等共同出資成立沈陽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1億元,主營航空運營支持、智能無人飛行器銷售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