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企業毛利率顯著下滑,部分還面臨入住率下降、虧損等困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互聯網居家養老憑借便捷性與成本優勢快速擴張,規模效應逐步凸顯。
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萬億銀發消費市場加速擴容。保險機構康養投資超 3000 億元,創新全生命周期保障等産品,地産企業發力市場規模3萬億适老化改造,地方國企依托數字化平台構建養老服務生态。
以适老消費為核心,融合科技與人文關懷,打造便捷、安全、個性化的消費場景,滿足銀發群體物質與精神需求。(報告期2025.03.18-2025.06.18)
雖然依托政府平台獲取了豐富的資源和項目,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瓶頸,承接資源後的轉化效率亟待提升。
“險資+地産+國企+民營”力量布局康養領域,各顯優勢,各方“聚力”才能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推動康養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報告期2024.12.18-2025.03.18)
對于養老産業的行動聚焦在統籌規劃上。城投公司持續發力,布局建設公有養老産業。(報告期:2024.10.30-2024.11.29)
各養老産業及平台機構等加速産業布局,通過深入合作和科技手段賦能養老産業發展。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更多的資本流入養老市場。(報告期:2024.08.29-2024.10.30)
受地産母公司拖累的事件是否會蔓延,值得持續關注。(報告期:2024.07.30-2024.08.29)
近年來,适老化改造業務發展走向深入,居家養老用品市場快速崛起,養老行業的規範政策進入了機構、居家兩手抓的階段。(報告期:2024.06.27-2024.07.30)
養老發展缺乏廉價物業空間,而地産下行又導致了大量存量用房空置,這種資源錯配的情況是可以通過政策去抹平的。(報告期:2024.05.30-2024.06.27)
對于市面上采取預收費模式經營的養老機構而言是一次提醒,各機構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各類預收費産品的設置,以免産生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報告期:2024.04.29-2024.05.30)
這是保險行業首支“銀發産業”主題的人民币股權基金,象征意義較大,成功運營後将給保險行業參與養老産業投資提供範例。
頂層設計聚焦宏觀方向,落到具體某一環節、某一縣市更需要因地制宜,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不同的養老方式對于公共服務的需求都會不一樣。(報告期:20234.03.28-2024.04.29)
銀發經濟的發展不僅對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商業創新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報告期:20234.01.29-2024.03.28)
近年來,更多像泰康這樣的險資均在養老産業鍊上下遊,尤其是醫療健康領域加大投資。打造醫養結合的養老社區模式,就成為了一種趨勢。
從最新解釋來看,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並提出了将預備于老的相關産業納入銀發經濟的範疇。(報告期:2023.12.28-2024.01.29)
報告期内,觀點指數重點觀察的樣本企業中有多家錄得新項目動态,包括泰康之家、九如城、國壽嘉園和太保家園等。(報告期:2023.11.28-2023.12.28)
我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應對老齡化的工作任務較重,時間愈發緊迫,而老齡化工作相當復雜,更需要從過去強化健康管理向綜合服務職能轉變。(報告期:2023.10.27-202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