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投資節奏分化顯著,頭部央國企憑資金優勢主導核心城市,混合制及民企側重風險控制,下半年将放緩拿地,優質稀缺地塊仍具吸引力,投資節奏将進一步持續分化。
築底震蕩期,房企拿地策略分化,産業類民企試水入局。(報告期:2025.08.25-2025.09.19)
部分穩健民企通過精準布局高溢價地塊回歸土拍市場,釋放信心修復信号。中海、保利、綠城等頭部企業持續領跑,濱江、偉星等民企在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積極拿地。
部分經營穩健的民企以精準拿地的策略回歸土拍市場,凸顯了信心正在恢復。(報告期:2025.07.25-2025.08.25)
行業拿地格局呈現 “頭部集中、央國企主導” 的顯著特征。企業拿地策略更趨多元,股權收購、協議合作等創新方式廣泛應用。
通過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有力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有效促進高質量發展。(報告期:2025.06.23-2025.07.25)
一二三線城市供應住宅用地規劃建築面積3031.8萬平方米,環比上升21.07%,同比下降14.4%。
前50房企1-5月新增土地建築面積2551.54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28%。值得注意的的是,民企拿地比例居于順位第二,此前多為城投企業。
從權益拿地金額來看,國企、城投、民企和混改房企的占比分别為66.87%、10%、20%和3.13%。值得注意的的是,民企比例居于第二,此前多為城投企業。(報告期:2025.05.26-2025.06.23)
二三線城市底價成交的地塊較多,拿地企業多以本地企業為主,包含不限于當地國企、民企和城投。
報告期内前50房企單月新增土地建築面積454.01萬平方米,環比上升30.85%。
從成交的地塊來看,頭部企業拿地競争較為激烈,而對于質量優越的核心地塊,企業則多為聯合拿地。(報告期:2025.04.24-2025.05.26)
截止2024年3月,聯發集團一線城市庫存面積為23.98萬平方米,占比為3.43%,二線後(含二線)占比高達96.57%。
目前供應出現了新趨勢,即轉向滿足建設“好房子”需求,第四代住宅就是其中的體現。二線城市住宅用地成交的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為796.73萬平方米,環比上升51.28%。
中海地産、江蘇海潤城發、保利發展控股新增的全口徑土地儲備分别為128.22萬平方米、108萬平方米、100.16萬平方米,處于領先位置。(報告期:2025.03.26-2025.04.24)
中海地産、江蘇海潤城發、保利發展控股新增的全口徑土地儲備分别為128.22萬平方米、108萬平方米、100.16萬平方米,處于領先位置。(報告期:2025.03.26-2025.04.24)
從新增貨值來看,1-2月土地貨值增加最多的企業為保利發展控股、華潤置地、中國金茂、中海地産及招商蛇口,新增貨值分别為352.7、344.6、308.3、218.6和207.9億元。(報告期:2024.02.24-2025.03.26)
1月土地投資力度最大的企業為華潤置地、建發房産、濱江集團、中海地産及招商蛇口,權益拓儲金額分别為93.52、90.4、82.54、70.73和43.95億元。(報告期:2024.01.22-2025.02.24)